中日友好需要宽容精神吗?―――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九
 
国际交流  加入时间:2008-6-27 9:43:29  本站原创  点击:1128

中日友好需要宽容精神吗?―――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九

    "时间:1975年3月23日 中午

    地点:日本高知县三宝山饭店。

    这家饭店服务员,由于第一次接待中国代表团,端菜送饭时显得十分紧张,双手不停地抖动。
端来碗热汤给团长梁秀珍,未等接稳便松手,全洒在团长的衣服上,这女服务员吓的浑身发抖站
在那里,不知所措。同一大厅内有几桌外国人见此情景态度各异,有的站起身探望,有的吹起口
哨,有的敲起器物,还有的大声喊叫.饭店主人慌忙跑过来,连连道歉,并表示处罚服务员。我
方团员见此情景,有的帮团长擦换衣服,有的过去安慰那服务员说:“不要怕,我们是中国青年
代表团,中日两国青年是友好的”。代表团还特意拿出纪念品给那服务员.那服务员用疑惑的眼
光打量着我们,不停地说中国、中国、、、、代表团还向饭店主人表示,不要怪罪那服务员,不
要解雇她,那饭店主人连连点头哈腰。这时看热闹的那几桌外国游客中响起了一片掌声,还不时
发出赞叹声“中国毛泽东”“中国周恩来”。
  事后翻泽白易兰说,在日本如果服务员出错,首先要当着客人面道歉,扣除工钱是轻,重者
必须当即解雇。日方想不到中国青年代表团这么宽容友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青年面对突发事件
时的理智和忍让.而放在其它人身上则可能是另一种结果".
    其实,以德报怨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实行三光政策,给中
华民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深重的民族灾难.按理说血債应该用血来还.可我国领导人于上世纪
六十年代就宣布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释放了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日本战犯.日本投降后留
在中国的大批孤儿也得到妥善安置,例如聂荣臻司令员救助日本小女孩的故事世人皆知.“几千
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同情弱者,宽宏大度的民族,面对二战后期遭到原子弹袭
击,同样灾难深重(自作自受)的日本人民,中国人民放弃了对日本的国家赔偿,目的是希望感
化日本人民,使中日两国人民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若干年过去了,日本不但不感谢中国的恩德,
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中国人民,拒不承认侵略中国,伤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搞出了教科书事
件,钓鱼岛事件,参拜神社事件,东海能源事件,远东能源事件,化学武器事件,等等,中国人
民稍稍表示不满还遭来了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媒体的埋怨,一个两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凶手反
过来还成了受害者了!天下还有公理可言吗?为何日本人是如此恩将仇报,不知羞耻?为何他们
不象德国人那样反思并勇敢面对他们的历史?我们的对日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当年对待日本的投
降我们是否太仁慈了?《一个农夫与蛇》的古老传说是否在当今重现?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
日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中国的利益"?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反思一系列宽容的结果.
                                            [写于2007.12.7日;引文已标出]

上一条:以调查为名行间谍之实---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八
下一条:中日两国的两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十

 打印本页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春泽工作室 E_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 0476-8350008(信息部) 0476-8710038(宅) 13704765925 QQ:397013225
维护制作:峰泰网络 技术支持:0476-5881999 蒙ICP备08000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