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的兰州创业,使温州人林贤友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兰州人。用林贤友自己的话讲,兰州是林贤友的第二故乡。在兰州的20年里,林贤友从一位普通的浙江农民,靠党的好政策,靠信息,靠一个企业家特有的智慧,成了西部颇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今年以来,由贤友集团创办的兰州东部品牌服饰广场,更是创下了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城市客商包机到兰州与之洽谈业务的西部奇迹,从而给林贤友传奇的经历增添上了较多的神秘。近日,本刊记者在兰州采访了兰州贤友集团董事长林贤友。
林贤友:温州人西进靠的就是信息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地春潮涌动。
从小在温州长大的林贤友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和一帮浙江老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途经兰州时,林贤友发现这个陌生的西部城市比自己想象的要大的多,特别是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纺织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基地;林贤友还了解到,兰州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物产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地处西部,交通不便,与沿海和东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困难,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人们的观念比较封闭。差距就是商机。林贤友以一个商人敏锐的嗅觉,立即发现了其中的机遇。
当时,兰州的一毛、二毛厂等纺织厂生产的毛料、呢子质量非常好,在全国供不应求,而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优质原料却十分缺乏。林贤友便和几个朋友、亲戚凑了些钱,在兰州购买了一批毛料、呢子发运到外地。由于林贤友诚实守信,很快,生意就越做越大,从小量贩运变成了大量批发,专门为一些大企业供货。这样就奠定了贤友集团在西部的发展之路。
今天, 回想起当年创业时的情景,林贤友无不感慨地说: “差距就是信息,信息就是金钱。外地人在西部创业,关键是要看到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当时,我们就是立足兰州丰富的资源,立足兰州与东部地区信息的差距。把兰州的东西运到东部地区,把东部最新的商品再运回兰州,发了信息财。”
林贤友:企业也要与时俱进
资源富足只是相对一个地域而言,正是另一个地方资源相对短缺而孕育了新的商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外国先进技术、人才、经验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何把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林贤友关注的一个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林贤友发现西部有大量丰富的羊毛、牛绒资源,由于西部的生产技术、工艺落后,当地生产的产品都没有销路。但是,El益富裕的人们都对高档羊毛衫、牛、羊绒衫有着迫切的市场需求。经过论证,林贤友决定办一家羊毛衫厂。1994年初,林贤友在苏州工业园投资兴办了苏州贤友针织有限公司,利用西部优质的羊绒和牛绒资源,生产“贤友牌”牛、羊绒衫。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了500多家专卖店,促进销售。由于林贤友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很快就打响了自己的牌子。“贤友牌”牛绒衫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销售量居全国同类产品的第一位。林贤友也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实业家。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林贤友的眼光又一次转向了西部的市场。从商的十几年里,林贤友发现以温州为代表的南方商品物流,到了90年代末,已基本终结了过去粗放的数量型生产经营,转向了比较精细的质量型品牌化生产经营,特别是由于西部经济的发展,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迫切需要在西部拥有一个与其产品形象相符合的经营销售渠道和场所。林贤友认为,兰州是西部的中心城市,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交通便利,在兰州设立一个面向西部的窗口,正可以满足东部客商在西部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兰州的东部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其贸易额和辐射力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当地老的经营规模、模式和品种、档次与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和消费需求逐渐地不相适应。
2002年,林贤友在兰州投资4000万元,创建甘肃大陆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选择商贾云集的东部市场实施商业整体的开发,建设兰州东部品牌服饰广场。据了解,占地27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的东部品牌服饰广场,是在比邻兰州东部批发市场的原十六中整体搬迁后的校址上,由兰州市政府统一部署、整体规划而开发建设的大商贸、大流通的改扩建项目,是西北五省区建筑面积与单位建筑面积最大的室内服饰批发市场。作为2002年兰州商贸中心建设圈定的10件实事之一,该项目顺应现代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给厂商提供品牌展示的场所,提升品牌的价值,是兰州东部地带林贤友批发市场的更新换代。满足了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相当实力的商户树立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经营的需要。
兰州东部品牌服饰广场从硬件的设计到软件的管理,都将为商户提供优越的经营环境,改变现有批发市场设计、设备及经营环境的落后状况。林贤友董事长介绍说,东部品牌服饰广场的运营,将设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为客户提供安全、洁净的购物环境,为商户提供各种便捷服务。职能部门人员将做到急商户之所急,想商户之所想,以商户的角度做好服务工作,使商户能够最大程度的在商城获得经营利润。
林贤友说:西部大开发,为我们孕育了无限商机。一个企业要得到更快的发展,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拿住房来讲,过去人们主导40、50平方米的单元房就很满足了,后来又发展到80、90平方米,现在150、200平方米,还要看环境、房屋结构、布局等条件。因此,企业发展,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瞄准未来,看未来的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只要找准了市场需求,企业就一定能与时俱进。
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
林贤友集团在兰州初步形成规模经营之后,林贤友发现兰州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太少。林贤友说: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浙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十分发达,占到经济成分的95%以上。而甘肃缺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只占到经济成分的20%左右。正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西部要发展,就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林贤友认为,现在西部的许多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一个企业没有银行的支持,融不到资金,靠自身的发展,力量有限,就会错过很多拓展的机会、机遇。发展会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林贤友坦言,在一些人眼里,民营企业就是个体户,个体户在西部有一段时期是被人瞧不起的。受观念和环境影响,银行信贷人员认为民营企业如果有1%的风险,银行都承受不了,即使是一些当时经营状况较好的民营企业,也不愿意给贷款,发放贷款也非常难。民营企业贷款很难,无法得到贷款发展。于是,林贤友提出了成立担保公司的设想。由担保公司为条件合适的民营企业承担贷款责任,来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使西部的民营企业在面临好的机遇的时候,能做得更好,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
2000年,林贤友在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00万元,成立了甘肃第一家民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
林贤友,一个民营企业家出来办担保公司,而且是非盈利性,不仅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且会招来不少议论。林贤友许多朋友不理解,说:企业竞争真么厉害,你林贤友干嘛拿钱支持别人发展?对此,林贤友讲,一个好的企业家,就要善于用战略眼光看我阿嚏。只有自己站到高山上,才能俯视山下;站到高处,才能更容易看清目标,更容易指挥运作,使自己的经营达到目标。目标明确,方向走对了,即使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也容易调整。现在。西部的民营企业太少,难以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民营企业的氛围。因此,只有自己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是成不了气候的。要创造条件让全社会的人才都来搞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样民营企业就可能在西部加快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贤友集团也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林贤友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
“三个环境”关键是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氛围
为了加速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省开展了“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的讨论,提出了工业强省、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林贤友认为,兰州的工业基础非常雄厚,这个老工业基地曾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还拥有20多所大专院校,60多所科研院所,独具特色的自然条件更具有特殊的优势。但经济发展之所以慢,主要因为企业发展太慢。
林贤友认为:一个地方发展,靠的是企业。不是哪一家企业,也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企业群。企业整体数量增多、素质提高了,这个地方经济就会发展。美国和中国相比,就是因为美国的企业比中国的多而且打,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深圳、温州与西部地区比较,也是因为企业多,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西部好。
林贤友说,“三个环境”的实质关系到企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该把道理讲透。发展企业,投资建厂,要消耗建筑材料;生产要用工,可以扩大就业;生产商品要使用资源,还可以带动交通运输、服务等市场。林贤友认为,企业多了,各个链条就会联动起来了,地方税收也上去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就可以改善了。因此,企业家是时代的英雄,企业发展积累财富,使国家变得富有,并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全社会都要形成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林贤友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就是为了配合兰州工业强市,贤友集团正在与有关方面洽淡,在兰州雁滩开发区创办工业园区,为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筑巢引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