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林贤友,商人与善人的结合体
 
多彩人生  加入时间:2011/8/25 10:40:52     点击:2540
林贤友,商人与善人的结合体
转载自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11-08/01/c_121755428.htm
林贤友,生于一九六二年四月,祖籍浙江温州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甘肃省大陆桥房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林贤友独身一人从浙江温州农村来到甘肃兰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二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林贤友先生艰苦创业,勇于拼搏,抢抓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创造了企业最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不忘回报社会,出巨资修桥建校,
  救助城乡贫困群众和辍学儿童,关心和支持我省慈善等公益事业的发展,表现了一个企业家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一九九八年,当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林贤友先生慷慨解囊,将一批价值一百多万元的羊绒衫及时运送到了抗洪救灾第一线,为抗洪军民送去了温暖,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片爱心。也是从那时起,林贤友先生一次又一次得积极参与和投身到了社会公益事业之中。众人皆知,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农村贫困面大,教育落后。林贤友亲眼目睹了一部分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常辍学的现象,于是林贤友每年向省“希望工程”捐款一万元,希望让更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兰州市第16中学地处城关区东郊繁华市场,外围环境牵动着当地政府、广大师生、家长和学生和心,二零零年四月,林贤友出资六千多万元,整体将学校搬迁,新建学校标准高,校园环境幽雅、安静。在建校的同时,还为十六中的教师修建了两栋住宅楼,让辛勤的园丁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子。在原16中校址上,林贤友投入三点六亿元的巨资建起了兰州东部品牌服饰批发广场,该工程被兰州市政府确定为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十件实事之一,为兰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兰州东部批发市场是甘肃最大的一家衣料批发集散地,这里客流量大,交通十分拥挤。为此,林贤友捐资两百多万元,修建了一座过街天桥,不仅解决了交通混乱的问题,也为行人提供了安全保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奉献是真诚的、自愿的,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体现着一种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多年来,林贤友正是抱着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实现着林贤友的人生价值。林贤友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六年多来,已累计向甘肃省慈善总会捐赠物资价值数千万元,捐赠善款五十万元;为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捐款两万元,向老少边困地区捐款三点六万元,出资六十万元。在温州市淡溪镇潭头村建起老年活动中心。今年四月份以来,当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为支持兰州市的抗非工作,林贤友又向市防治非典办公室捐款十六万元。
  林贤友先生的善行义举,深深地感动和带动了林贤友身边的朋友、同事,大家也纷纷像林贤友一样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由于林贤友先生对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突出贡献,林贤友先后被甘肃省工商联聘为常务理事,被浙江企业联合会聘为常务副会长。在二零零二年五月,林贤友先生被甘肃省慈善总会推荐出席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国际联合劝募协会(UWI)二零零二年杰出捐赠者大会。二零零三年一月,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甘肃省工商联合会、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甘肃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兰州市民政局、兰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兰州晨报社共同举办的甘肃省首届“10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活动中,林贤友被评为甘肃省首届“10大社会公益之星”,并被推荐为“全国10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的候选人。
  林贤友先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也是一位对社会公益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捐赠者。而对取得的骄人成绩和各种赞誉,林贤友只是淡然的付之一笑,从不张扬。林贤友讲:“自己今天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为公益事业做点奉献,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用不着宣传,更不能张扬”。这正是林贤友人生理想的一种注解,也是林贤友人格境界的升华。
 
林贤友:从浙江农民到西部颇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
 
转载自http://csj.xinhuanet.com/2011-08/16/c_131053061.htm
 
 
20余年的兰州创业,使温州人林贤友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兰州人。用林贤友自己的话讲,兰州是林贤友的第二故乡。在兰州的20年里,林贤友从一位普通的浙江农民,靠党的好政策,靠信息,靠一个企业家特有的智慧,成了西部颇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今年以来,由贤友集团创办的兰州东部品牌服饰广场,更是创下了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城市客商包机到兰州与之洽谈业务的西部奇迹,从而给林贤友传奇的经历增添上了较多的神秘。近日,本刊记者在兰州采访了兰州贤友集团董事长林贤友。
 
    林贤友:温州人西进靠的就是信息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地春潮涌动。
 
    从小在温州长大的林贤友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和一帮浙江老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途经兰州时,林贤友发现这个陌生的西部城市比自己想象的要大的多,特别是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纺织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基地;林贤友还了解到,兰州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物产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地处西部,交通不便,与沿海和东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困难,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人们的观念比较封闭。差距就是商机。林贤友以一个商人敏锐的嗅觉,立即发现了其中的机遇。
 
    当时,兰州的一毛、二毛厂等纺织厂生产的毛料、呢子质量非常好,在全国供不应求,而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优质原料却十分缺乏。林贤友便和几个朋友、亲戚凑了些钱,在兰州购买了一批毛料、呢子发运到外地。由于林贤友诚实守信,很快,生意就越做越大,从小量贩运变成了大量批发,专门为一些大企业供货。这样就奠定了贤友集团在西部的发展之路。
 
    今天, 回想起当年创业时的情景,林贤友无不感慨地说: “差距就是信息,信息就是金钱。外地人在西部创业,关键是要看到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当时,我们就是立足兰州丰富的资源,立足兰州与东部地区信息的差距。把兰州的东西运到东部地区,把东部最新的商品再运回兰州,发了信息财。”
 
    林贤友:企业也要与时俱进
 
    资源富足只是相对一个地域而言,正是另一个地方资源相对短缺而孕育了新的商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外国先进技术、人才、经验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何把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林贤友关注的一个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林贤友发现西部有大量丰富的羊毛、牛绒资源,由于西部的生产技术、工艺落后,当地生产的产品都没有销路。但是,El益富裕的人们都对高档羊毛衫、牛、羊绒衫有着迫切的市场需求。经过论证,林贤友决定办一家羊毛衫厂。1994年初,林贤友在苏州工业园投资兴办了苏州贤友针织有限公司,利用西部优质的羊绒和牛绒资源,生产“贤友牌”牛、羊绒衫。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了500多家专卖店,促进销售。由于林贤友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很快就打响了自己的牌子。“贤友牌”牛绒衫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销售量居全国同类产品的第一位。林贤友也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实业家。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林贤友的眼光又一次转向了西部的市场。从商的十几年里,林贤友发现以温州为代表的南方商品物流,到了90年代末,已基本终结了过去粗放的数量型生产经营,转向了比较精细的质量型品牌化生产经营,特别是由于西部经济的发展,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迫切需要在西部拥有一个与其产品形象相符合的经营销售渠道和场所。林贤友认为,兰州是西部的中心城市,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交通便利,在兰州设立一个面向西部的窗口,正可以满足东部客商在西部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兰州的东部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其贸易额和辐射力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当地老的经营规模、模式和品种、档次与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和消费需求逐渐地不相适应。
 
    2002年,林贤友在兰州投资4000万元,创建甘肃大陆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选择商贾云集的东部市场实施商业整体的开发,建设兰州东部品牌服饰广场。据了解,占地27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的东部品牌服饰广场,是在比邻兰州东部批发市场的原十六中整体搬迁后的校址上,由兰州市政府统一部署、整体规划而开发建设的大商贸、大流通的改扩建项目,是西北五省区建筑面积与单位建筑面积最大的室内服饰批发市场。作为2002年兰州商贸中心建设圈定的10件实事之一,该项目顺应现代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给厂商提供品牌展示的场所,提升品牌的价值,是兰州东部地带林贤友批发市场的更新换代。满足了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相当实力的商户树立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经营的需要。
 
    兰州东部品牌服饰广场从硬件的设计到软件的管理,都将为商户提供优越的经营环境,改变现有批发市场设计、设备及经营环境的落后状况。林贤友董事长介绍说,东部品牌服饰广场的运营,将设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为客户提供安全、洁净的购物环境,为商户提供各种便捷服务。职能部门人员将做到急商户之所急,想商户之所想,以商户的角度做好服务工作,使商户能够最大程度的在商城获得经营利润。
 
    林贤友说:西部大开发,为我们孕育了无限商机。一个企业要得到更快的发展,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拿住房来讲,过去人们主导40、50平方米的单元房就很满足了,后来又发展到80、90平方米,现在150、200平方米,还要看环境、房屋结构、布局等条件。因此,企业发展,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瞄准未来,看未来的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只要找准了市场需求,企业就一定能与时俱进。
 
    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
 
    林贤友集团在兰州初步形成规模经营之后,林贤友发现兰州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太少。林贤友说: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浙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十分发达,占到经济成分的95%以上。而甘肃缺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只占到经济成分的20%左右。正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西部要发展,就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林贤友认为,现在西部的许多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一个企业没有银行的支持,融不到资金,靠自身的发展,力量有限,就会错过很多拓展的机会、机遇。发展会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林贤友坦言,在一些人眼里,民营企业就是个体户,个体户在西部有一段时期是被人瞧不起的。受观念和环境影响,银行信贷人员认为民营企业如果有1%的风险,银行都承受不了,即使是一些当时经营状况较好的民营企业,也不愿意给贷款,发放贷款也非常难。民营企业贷款很难,无法得到贷款发展。于是,林贤友提出了成立担保公司的设想。由担保公司为条件合适的民营企业承担贷款责任,来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使西部的民营企业在面临好的机遇的时候,能做得更好,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
 
    2000年,林贤友在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00万元,成立了甘肃第一家民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
 
    林贤友,一个民营企业家出来办担保公司,而且是非盈利性,不仅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且会招来不少议论。林贤友许多朋友不理解,说:企业竞争真么厉害,你林贤友干嘛拿钱支持别人发展?对此,林贤友讲,一个好的企业家,就要善于用战略眼光看我阿嚏。只有自己站到高山上,才能俯视山下;站到高处,才能更容易看清目标,更容易指挥运作,使自己的经营达到目标。目标明确,方向走对了,即使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也容易调整。现在。西部的民营企业太少,难以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民营企业的氛围。因此,只有自己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是成不了气候的。要创造条件让全社会的人才都来搞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样民营企业就可能在西部加快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贤友集团也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林贤友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
 
    “三个环境”关键是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氛围
 
    为了加速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省开展了“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的讨论,提出了工业强省、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林贤友认为,兰州的工业基础非常雄厚,这个老工业基地曾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还拥有20多所大专院校,60多所科研院所,独具特色的自然条件更具有特殊的优势。但经济发展之所以慢,主要因为企业发展太慢。
 
    林贤友认为:一个地方发展,靠的是企业。不是哪一家企业,也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企业群。企业整体数量增多、素质提高了,这个地方经济就会发展。美国和中国相比,就是因为美国的企业比中国的多而且打,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深圳、温州与西部地区比较,也是因为企业多,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西部好。
 
    林贤友说,“三个环境”的实质关系到企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该把道理讲透。发展企业,投资建厂,要消耗建筑材料;生产要用工,可以扩大就业;生产商品要使用资源,还可以带动交通运输、服务等市场。林贤友认为,企业多了,各个链条就会联动起来了,地方税收也上去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就可以改善了。因此,企业家是时代的英雄,企业发展积累财富,使国家变得富有,并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全社会都要形成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林贤友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就是为了配合兰州工业强市,贤友集团正在与有关方面洽淡,在兰州雁滩开发区创办工业园区,为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筑巢引凤。
林贤友----甘肃慈善第一人
转载自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11-08/01/c_121755427.htm
林贤友,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而平凡的名字。但是,林贤友这个名字在兰州商界之中,却是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蹉跎岁月的磨练下,林贤友从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变成了如今笑傲人生的企业家。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下,林贤友又一次进行了华丽的蜕变,通过自己对于慈善的执着,化身为了甘肃省的慈善第一人。
  林贤友的经商之路,从倒“布料”开始。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野心”,林贤友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初,林贤友从独身一人从浙江温州的农村,来到了举目无亲的温州,开始了他的打拼之路。可以说是身无分文的林贤友,最初几个月只得当一个油漆工。但是,目光长远的林贤友,却看到了布料上的辉煌前景,毅然辞去了唯一的工作,倒卖起了布料。从小打小闹,到逐渐略有成色,林贤友以他敏锐的目光和用于打拼的毅力,逐渐将事业开拓起来。
  林贤友的第一桶金,从“牛绒衫”启航。
  敏锐而长远的目光,果断而敢于取舍的毅力,这便是作为一个商人所需要的,而林贤友则是同时具备了这两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人们纷纷投资生产羊绒杉的时候,林贤友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打起了牛绒的主意。他将四川阿坝、青海等当时全国着名的三个牛绒生产基地的货源全部承包,通过对当地生产的牛绒的“包圆”,林贤友果断占领了当时的牛绒市场,并创造了当时着名的牛绒衫品牌“贤友集团”,同时,他用了三年多时间创办了数家牛绒服装企业,年产值达到数亿元。通过此次不凡的出手,林贤友彻底奠定了自己在商界的地位和实力,也挖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林贤友的果断,抬手指间挥两亿。
  在兰州到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兰州东部品牌服饰批发广场可谓是路人皆知。在当初做项目时,林贤友眼光独到地认为,“专业”才是硬道理。他斥资4。2亿元,决定把东部品牌广场做成高水准、专业化的服饰批发广场。经过三年多的运营,事实证明,林贤友当初的选择是极其正确的。目前,东部品牌广场吸引了2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家直接入驻经营,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成为辐射西北五省、连接国内品牌服饰企业和市场的批发集散基地
  林贤友来兰州已有20多年了,可以说他是与兰州一起在成长的。林贤友曾经说过,与他的家乡温州相比,林贤友更爱兰州这座城市。是兰州把林贤友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转变成了能给国家做出贡献的有用的人。
  成蝶又化茧,林贤友继续升华!
  单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能并不会引来如此多的关注,因为林贤友从企业家,蜕变升华到了一个慈善家。
  林贤友先生现任中华慈善总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海外分会荣誉会长、甘肃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甘肃省温州投资商会会长等多项职务。20世纪80年代初,林贤友只身从浙江温州农村来到甘肃兰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所经营的企业也从最初的商贸企业,发展到如今全国性的大型投资公司,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他出巨资修桥建校,救助城乡贫困群众和辍学儿童,关心和支持我省慈善等公益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林贤友先生慷慨解囊,将一批价值100多万元的羊绒衫及时运送到了抗洪救灾第一线,为抗洪军民送去了温暖。也是从那时起,林贤友先生的内心萌生了一个念头--尽自己最大的所能参与和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之中。
  林贤友是一个生活俭朴,做事低调的人。林贤友认为,为公益事业出一点力,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用不着宣传,更不能张扬。“据林贤友先生多年共事的同事回忆,”遇到捐助项目,林贤友都号召身边的亲朋好友,业界同仁参与进来,尽最大的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正是林贤友人生理想的一种注解,也是林贤友人格境界的升华。
  如今,曾受到过林贤友先生资助的人们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林贤友在临夏州、静宁县、皋兰县等贫困山区捐建的希望小学拔地而起,为祖国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倾注力量;而连续五年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的林贤友先生,他所坚守的慈善事业之路,还在不断延。
  林贤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林贤友先生有傲人的成绩,却低调而简朴。林贤友作为一个慈善家,林贤友先生同样获得各种赞誉和嘉奖,林贤友依然淡然一笑。或许,慈善已经深深化作了如同生命般的烙印,在林贤友先生的一生中发光发热。这是林贤友精神的注释,人格的升华。
  这就是林贤友,当之无愧的”甘肃慈善第一人“。
谁说女子不如男——躲在林贤友背后的女人
 
转载自http://news.xinhuanet.com/jiadian/2011-08/03/c_121788897.htm
 
  元旦的郑州,一场纷纷洒洒的小雪让这座远近闻名的中原商都变得分外妖娆。
  在郑州中博集美家私城,记者见到了郑州市鸿达五金家具配件公司总经理、郑州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李云飞。慈和与善良,这是李云飞给人的第一印象。
  谁会想得到,就是这位柔弱女子,却被人称为中原“五金女王”,在商界长袖善舞,叱咤风云。
  把“鸿达”打造成中原地区最大的五金销售企业,李云飞曾和他的丈夫林贤友说道她的梦想。而现在,她那雄心勃勃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3000元钱闯中原
  20多年前,女儿还只有一岁时,李云飞就和丈夫林贤友商量要出门经商,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女儿实在太小了,加上还只有5岁的儿子,当李云飞和丈夫林贤友请母亲照料孩子时,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两个孩子都这么小,怎么带得了?你出门在外放得下心吗?”但李云飞和丈夫林贤友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面貌,咬咬牙下了决心。
  李云飞和丈夫林贤友是偷偷离开家,把孩子丢给母亲的。她哭着告别两个同样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带着东拼西凑的3000元钱,来到了河南漯河。李云飞和丈夫林贤友在火车站附近的马路上租了一个摊位,卖起了小五金。
  “那时候的日子可真艰难啊!”李云飞说,当地的有关主管部门几乎天天来,查这个查那个,有几次还扛走了保险箱,有几次店门甚至差点被贴上封条。作为一个女人,李云飞忍受了比男人更多的艰难与困苦。“那时候一听到电话就胆战心惊,以为又是通知我去交罚款了。”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想到贫困的家和两个孩子,李云飞都咬牙承受下来了。随着当地投资环境的好转,主管部门服务态度的转变,她的生意也开始有了起色。生意初具规模后,她成立了郑州市鸿达五金家具配件公司。这几年来,家具装修行业越来越红火,李云飞的五金生意也日见火爆。
  “我庆幸当初的选择。”在李云飞看来,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当初的路,走对了。
  做别人不敢做的生意
  都说商海无情,但李云飞经商的思路却恰恰相反。她说,只有建立了诚信和好人缘,生意才能做得顺风顺水。
  在中博集美家私城,李云飞的好人缘是人尽皆知的,她总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这样一来,李云飞在商场里赢得了一个特殊的待遇:如果公司缺货,只要她一开口,同行们会立刻先给她。由于货的品种齐全,李云飞也因此赢得了大量客户。
  河南偃师师友教学设备厂是李云飞合作了好几年的伙伴,当该企业第一次到市场购买材料时,没人敢赊账给他们。细心的李云飞却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她了解到,这家集体企业因为刚起步,资金运作相对困难,但企业信誉还可以。亲自去企业考察后,她决定赊给他们,有时候欠款达到六七十万。
  有了原材料,企业生产出了产品,发了货后,他们很快地付清了李云飞的货款。对于此事,厂方一直很感激,他们说,李云飞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帮了一把,台州人讲诚信,他们也要讲诚信,要永远与她合作下去。处处为别人着想,使李云飞赢得了许多牢固的合作伙伴。
  细心加上敢做敢闯,使李云飞的客户越来越多,她成为了市场里的“五金女王”.一位同行为此感慨地说:“难怪这个台州女人生意能做得这么大这么顺,我们就不敢冒这个风险。”
  “赚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作为生意场上的女强人,李云飞谈起女儿来一脸愧疚。“在外20年,欠女儿的实在太多了……”李云飞现在已把女儿培养成了好助手,公司的六七间门市部,都是女儿在帮助打理。
  作为慈母的李云飞,不仅把慈爱给了儿女,她还把更多的爱洒向了贫困人群。2006年年底,李云飞到河南省贫困山区转了一圈回来,现正在计划如何有效地帮助那里的孩子们,让更多的孩子能安心地念好书。
  帮困扶贫成了李云飞做生意外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她的公司每年有十几万元的资金用于家乡和河南的慈善事业。
  “赚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为此,李云飞已谋划着自主开发五金产品,把主攻方向转到做品牌上,使公司成为一个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同时,李云飞还计划和别人合作,在郑州开发台州商城,使更多的台州人能进入商城发展,带动更多老乡一起创业。
  搏击商海,从容自在。柔弱女子李云飞用自己的创业创新实践证明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上一条:当年著名知青柴春泽浮沉录
下一条:适合女人健身益智的运动

 打印本页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柴春泽 E_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76-8350008(信息部) 0476-8710038(宅) 13704765925 QQ:912769722
维护制作:峰泰网络 技术支持: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