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家庭教育学院启动新家长课堂
 
各院系动态  加入时间:2012/3/13 19:47:40  家教院  点击:1781

家庭教育学院即将启动"新家长课堂"

承蒙中国知青村网中国知青大学各位领导和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新家长课堂"即将启动啦.现在,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新家长课堂:
        新课堂的口号:做智慧家长,施科学家教,给孩子幸福人生。
     新家长课堂的责任:普及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家庭教育理念,帮助迷茫的家长及帮儿女带孙子孙女们支招儿,使长们尽快掌握现时代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走出子女教育的误区与盲区.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堪忧
     教育、婚姻、职业是人生三大问题,而三大问题都根基于家庭教育。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近60%左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网络成瘾、自闭自虐、啃老、厌世等教育问题;80%左右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甚至感到力不从心。
家庭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在欧美发达国家,每300—5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家庭教育机构有700多家,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就形成了父母教育的理念,对父母自身教育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
俗话说:打好底子筑高楼。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底子,是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然而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却面临严峻的问题,家长文化素质、思想意识的高低,家庭的社会人际关系,制约着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孩子一出生就会无可抗拒地接受家庭教育多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世界。毫不夸张的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影响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据一组数据显示: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比去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众多高材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情形。“清华生卖馒头”“北大生卖猪肉”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证明了家长一直希望孩子走的“功成名就流水线”并不意味着前途无忧。
      作为历史深远的文明古国,我国从古至今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更有《弟子规》,《颜氏家训》等丰富的教育经验总结。但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却遭遇了瓶颈,家长们都在说,现在的小孩越来越难教, 越来越难和他们沟通,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呢?
     教不对——
     教育不是饲养,更不是放纵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才,殊不知人和才是分不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过度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成为衡量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不断的灌输要考名校,上好专业,出人头地,成才的意识,却忽略了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在这条分数值上的流水线上,许多家长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结果却适得其反,培养出不少高分低能甚至人格不健全的废品、次品。
在此之前,轰动社会的福建南平幼儿园杀人案的主角“郑一刀”,曾经是中国家长眼里典型的好孩子,按照中国家长的想法,乖乖男、考试分数高,还有个好工作。但是由于精神脆弱、深度自卑、焦虑和暴躁,他变成了“杀人恶魔”。而我们很熟悉的马加爵同学,在大学里是个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孝顺听话的好学生,却将宿舍同学残忍杀害。 更多诸如此类的事情告诉我们:不健康的性格远比学习成绩差更可怕。
     教育难——
     中国家长全世界最累,中国孩子全世界最累
     中国的家长有个共同的特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人才而心力交瘁,除了正常让孩子读书上学,还有义务做老师的免费助理和助教。笔者一位朋友曾经讲过他的故事,儿子从学校放学回来,他一看留的家庭作业,请家长给孩子朗读200个生字,并监督他全部默写一遍,还要给他打上分,这样的作业不仅11点做不完,而且其中1/3还是给家长留的。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很无奈。
除了正常的辅导孩子、教育孩子的累,为了孩子考试加分、全面发展,家长们还费尽心思送孩子上各种辅导课,学一些才艺,比如钢琴、美术、英语、奥数,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很多孩子学钢琴学得不怎么样,但妈妈快成演奏家了,孩子英语说得不怎么样,但是妈妈已经都能跟外国人交流了。
     在家庭教育中,累并不等于对。很多家长每天辛苦忙碌教育孩子,却不明确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考高分,考名校吗?教育不是18年的事情,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只是为了18年的考分,那我们只会培养出成功的考生,未必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有两组数字可以警醒家长:今天中国的社会失业率为5%,中国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失业率是25%;在广东,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是1500元,技校毕业的高级技师的工资是5000元。孩子读书多了未必一定有用,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教神马——
     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小孩缺乏的是什么?不是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各种各样的艺术特长,而是一颗“心”,也就是精神胚胎。延伸开来,就是缺乏对父母家人的情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有一个说法叫做“空心豆芽”,表现为现在的小孩对父母不亲热;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在家像小狼,出门像小羊;小小年纪,经常感觉“没劲无聊”;跟着大人,一切自如,不跟着大人,手足无措;冷漠,不喜欢帮助别人;自私,凡事特别小气。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应该转变一下家庭教育的方向。
     何谓“精神胚胎”?它是人的气质、性格、思维方式的内因。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环境和人文的映射、反馈、教化,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性格特质和思维系统、精神世界。一言蔽之:精神胚胎健康的人才能够获得成功。家长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从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到培养孩子的“精神胚胎”上来,先把他(她)教育成一个有“心”的小孩。
     “新家长课堂”的科学家庭教育理念      
     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不代替成长,也不拔苗助长,让孩子自己成长.
          新家长课堂给力讲师团组成:         
            贾月珍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儿童心理学硕士,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曾做过十年记者、编辑, 自2006年末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及家庭教育咨询普及,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科普读物,以及影视动画剧本。已出版《受气包系列》、《千鸟审判》、《淘米妈妈战歌》等作品三十余本,发表作品几百篇,在多家少儿杂志有专栏。兼知青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院长,在多家家长培训机构客座讲师,并从事少儿国学推广工作。曾接受多家媒体及教育机构邀请做专题访谈与答疑,如中华网幼儿频道专访《不做破坏孩子阅读兴趣的家长》、网易教育青少年频道《孩子该不该玩电脑游戏?》、《赤峰日报〉专访《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等。
      郝欣
      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婴师,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赤峰市警察学校特约职业心理健康课程讲师。为松山区妇联,红山区幼儿园,早教中心做过多场讲座。现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擅长于婴幼儿早期教育、亲子关系调试、学习动力训练、压力与情绪管理、职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咨询。
      王春梅
      林英心理咨询中心的创始人,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师,高级育婴师。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高级心理测量班研修。资深督导,长期带领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和精神分析小组的学习。擅长儿童心理解读,成人心理整合,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和独特的咨询风格。
      木紫
      作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致力于孩子心理健康与有效学习的研究与写作,进行个案咨询。已出版图书:《父母教孩子学习最管用的120个好方法》《内向孩子也优秀》《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等几十本。在《中华家教》《父母课堂》《中国老年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几十篇。
      开课时间      
      2012年2月19日
      报名方法:           
         直接拔15049967459,或加QQ:403306027,或者直接打知青大学办公室电话联系刘主任报名.
           学习备注:           
         希望尽可能以家庭为单位来参加学习,如果是隔代教育的家庭,那么也欢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参加.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帮智慧的家长,就从学习开始吧![/color]
上一条:甘肃农村“周立波”50年如一日宣传普法
下一条:文史系建《天津扶轮中学网上校史馆》

 打印本页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柴春泽 E_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76-8350008(信息部) 0476-8710038(宅) 13704765925 QQ:912769722
维护制作:峰泰网络 技术支持: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