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知青文化周活动书面发言提纲(柴春泽)
(对捐赠物品的几点说明)
做为一千八百万知青一员的我很高兴能应邀参加“首届知青文化周活动”感谢国家文化部、黑龙江省政府、黑河市政府主办和承办这次“首届知青文化周活动”.知青是共和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青是
共和国的特殊资源,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里举行首届知青文化周活动,更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做为一名具有39年党龄的我衷心祝贺首届知青文化周活动圆满成功。
我的发言很简单,那就是对我向知青博物馆捐赠物品做下说明。
我向知青博物馆捐赠的第一批物品是:一面写有“知青博物,留史铭心”的锦旗;一张玉田皋万亩稻田丰收全图;三个《知青优惠诊疗卡》样品;六本当年下乡插队日记;尘封近40年的一百四十封知青通信。这里包涵了与知青有关的历史资料和与知青有关的现时资料。(这样可探讨把知青历史、现时与未来问题贯穿在一起加以研究的模式)
一、一面写有“知青博物,留史铭心”的锦旗;
2009年9月5日全国第一家知青博物馆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正式开馆,令人鼓舞、2010年11月16日知青博物馆举行党支部揭牌仪式令人欣慰、2011-12-国家四部委批准知青博物馆纳入中央免费开放博物馆令人激动、2012年6月11日,刘树新获第五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令人振奋、
2012年8月,我收到知青博物馆馆长刘树新用特快专递寄给我的参会邀清函令我感动。因此种种我从千里之外带来这面锦旗敬赠知青博物馆。
二、一张玉田皋万亩稻田全景彩色照片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田皋(现属乌敦套海镇)是我们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1974年以前种旱田,平均亩产不足百斤。1975年后我们几百名知青和当地社队干部和群众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开始在盐碱滩上改种水稻成功。玉田皋万亩水田拉动周边发展20万亩水田,平均亩产超千斤。玉田皋改种万亩水田成功是知青与农民结合的成果。因此我要把这张玉田皋万亩稻田全景彩色照片捐赠给知青博物馆。
三、三个《知青优惠诊疗卡》样品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赞扬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强调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号召广大青年 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满怀深情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全党都“关注青年、
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根据党的关注、关心、关爱精神,联盟网开展了知青关爱活动。
赤峰市(原昭乌达盟)1969年至1979年曾划归辽宁,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有京、津、沪、辽和本地知青8万多人。现在本地的知青不下6万。现大都进入老龄介段。
2011年4月以来我们和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开展了以关爱知青健康为主的关爱活动,建立了以天津知青郑克为主任的中国知青村网关爱中心和赤峰工作站。制定了《知青关爱活动实施细则》〈知青优惠诊疗卡〉管理使用条例。第二附属医院决定为200名老知青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了关爱知青健康专家组,还印制了5000册〈知青优惠诊疗卡〉,为有序地开展关爱健康活动,我们已对近8000名老知青进行登记、注册、发放〈知青优惠诊疗卡〉。对老知青进行健康关爱活动是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知青优惠医疗卡》也体现了社会对知青的精神关爱,我特地选择三个赠给知青博物馆。
四、六本当年下乡插队日记;
我是1971年在赤峰市六中毕业下乡插队的,从下乡那天起就习惯写日记,1980年返城时已写到第41本。现在已写96本。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虽然结束了,但知青之间的文化交流却延续到今日。因此我的知青日记也随着延续到今天。我带来的这6本记载了1971年到1974年初的下乡插队部分生活。
五、尘封近40年的一百四十封知青通信。
1973年下半年起,我开始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知青朋友和中学应届毕业生的来信万余封。当年有盟团委和知青办工作人员(王钟、麻新铎等)装订成册。我这次带来的是第74册(是1974年前后黑龙江省140封知青和应届毕业生来信,他们大都于1975、1976年下乡)。这些信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我这次来参会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答谢和学习。
正如黑河市市长张恩亮市长介绍的那样,作为北部边疆城市的黑河,当年曾汇集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的23万名知识青年。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创造了带有特定历史特征的黑河知青文化,从黑河知青中走出了梁晓声、聂卫平等一批名人。黑河建造的知青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知青博物馆,全面真实地记录了知青当年的生活场景,为知青故地重游、后人追忆峥嵘岁月提供了平台。因此我要学习。
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知青老大姐、老大哥还有刘树新、靳建疆等和众多朋友多年来给了我很多的关爱,这次参会再次见到她们借机向他们道一声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