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职责与社会良知 (范郁森)
——邵涌河作品集《沙漠里的祈雨者》读后
还在龙年暮春,邵涌河表情凝重、端肃,送我一本他刚刚出
版面世的作品集《沙漠里的祈雨者》。18K本,大气,厚重。装帧
精美,封面设计独出心裁。
连绵不绝的沙岭,带足了塞外一隅的僻远、苍凉。峰巅处,
一人负行囊拄双杖驻足远眺,头上是邈远湛蓝的晴空,来路上有
两行深深的脚窝……
一帧剪影,一个梦境,一种亦真亦幻的象征意义,道出了作
者的良苦用心。
我与涌河是同乡,也是曾经的同事,彼此贴心贴胆,亲如同
胞手足。他的书,必须认真研读,反复揣摩,才敢说出个子丑寅
卯。
从春至冬,书带在身边,置于枕畔。农事活动繁杂,满身疲
惫,翻开书读上几篇,胸腔里就会充塞一种力量。
《地下有知当流泪》,全书的开篇之作。十六年前在刚刚创
刊的《赤峰青年报》上一发表,社会反响如巨石投进静湖。青年
教师王建哲从车轮下抢救学生光荣献身,时过一年竟然讨不到一
个“烈士”的封号,而肇事者却逍遥法外。不平之鸣,正义之
声,言之谆谆,闻者莫不动容。千把字的小文章,字字饱含义
愤,掷地作金石声。有关方面当即高度重视,事情的结局顺应了
民心民意。
外地老板来赤峰地区投资办厂,满怀期望,企业前景可观,
却被擅自变更了厂名和法定代表人。几经周折,诉告无果,万般
无奈濒临绝境之时,邵涌河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拍马杀
出。一篇舆论监督稿子见诸报端,引起了赤峰人对改善、优化投
资环境的深刻反思。
“拍拍脑袋上项目,拍着胸脯下保证,拍下屁股抛包袱”,
邵涌河对盲目投资上项目的官僚主义者深恶痛绝,辛辣讽刺。
《一人说了算,企业准玩完》,通俗精炼的标题不啻轰然震响的
警钟。
类似的文章写得多了,邵涌河为自己挣得了“问题记者”的
社会定评。谁说记者是无冕之王?邵涌河头上却有冠冕。直面问
题,深入调查了解问题,勇敢无畏地揭露问题,调动协调社会力
量和行政资源认真解决问题,“问题记者”无疑是一顶光鲜亮丽
的帽子。戴这顶帽子,需要胆略,需要气魄,需要担负记者的神
圣职责,更需要“九死而其犹未悔”的敬业精神。
邵涌河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在抨击腐败、揭露黑暗、鞭挞
丑恶的同时,不吝笔墨,热情讴歌进步事物,弘扬正风正气,赞
颂先进人物。在他的笔下,流淌着五彩斑斓的时代演进之河。
“寡妇村”里男人们由惯盗服刑走向勤劳致富,一个小村的
变化折射出法制观念普及和精神世界提升的重要性。
元宝山区山前镇农民文化生活的绚烂多彩,清晰地标示出新
农村的正确发展方向。物质上富有殷实,精神上愉悦、充实,新
时代的农民就该这样活着。
柴春泽曾是全国闻名的先进知青典型。《柴春泽,玉田皋人
对你说》,说的是世道人心人间正道,说的是只讲奉献不知索取
精神的难能可贵。
爱憎分明,文章就有了正气和锐度。
刺恶扬善,文章就有了道德评判力量和社会价值取向。
邵涌河出身农家,为人为文都带着浓郁的羊肠河畔泥土味
儿。他从农民的角度,体察农村变化,他站在农民立场上反映农
民的喜怒哀乐,他用淳朴无华的语言讲述农民的故事。外出采访
的双脚迈出去,坚实的落点还是农村,还是农民兄弟。他大声疾
呼,《引洪淤灌的传统灌溉方式不能丢》;他提请主政者们注
意,《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能偃旗息鼓》。他痛彻心脾地感
叹,《农民的“技术拐棍”不能倒》;他振聋发聩般地呐喊,
《农牧民要致富,技术推广站不能缺》。字字泣血的笔墨,拳拳
的赤子情怀,在多篇“有感而发”的短评中均有最具分量的体
现。
涌河擅长多种文体的写作。写通讯报道切中肯綮,轻车熟
路,言简意赅,多篇佳作被《人民日报》等全国性重量级报刊采
用。写评论观点鲜明,逻辑缜密,条理清晰,表述犀利。他的纪
实文章不刻板,八股气全无,语言生动形象,平实中每显奇崛,
别具特色。他还写精短的小小说,人物形神毕肖,情节发展符合
生活真实,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有时还要穿插一点冷
幽默,让你读后如嚼槟榔,清爽,透脑,醒肺,舒肝,从中领略
到作者执著的艺术追求和明确的社会理想。
我一直以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应该是开民智除
愚昧的引导者。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明辨是非,旗帜鲜明
地弘扬正气抵御歪风,知民心,接地气,不做强权威压下的“犬
儒”,不做随风倒的墙头草,不做低劣世风的迎合者。而新闻媒
体的记者们,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把自己定位为一只尽
职尽责的“啄木鸟”,用敏锐的目光,审视社会这株参天大树,
用尖利的长喙和能战斗的双爪,深掘社会躯体的每一处瘢痕,捕
捉隐身其中的蛀虫。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一方明镜,敬业的编辑、记者们,应该把
明镜经常擦拭得一尘不染,让它清晰地照射出世道人心的犄角旮
旯。
很多人喜欢唱赞歌,喜欢粉饰太平,喜欢揣着明白说糊涂,
喜欢人云亦云,“大爷说啥我说啥,我跟大爷不差啥。”殊知,
掩盖矛盾的结局是欲盖弥彰,难免最终酿成大祸,粉饰太平的只
能自欺欺人,无助于民生改善,干群和谐,经济繁荣,社会稳
定。媒体的监督功能,真个是重于泰山,须臾不可或缺。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不难认定,邵涌河代民众为文立言的
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多么热切盼望有更多的像邵涌
河一样的“问题记者”相伴同行。正直,永远是俗世中最亮丽夺
目的一道风景线。
顺理成章,謇谔敢言,应该是职业记者最可贵的基本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