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过去也叫登州,是我国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胜地。它依山傍海,雄踞渤海湾口,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市隔海相望。蓬莱是秦始皇时期传说中的三大仙山之一,其地理位置独特,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有驰名中外的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有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表功祠和戚氏牌坊;有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有着“八仙过海”古老而又优美的传说。是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入口处,姿态各异的八仙过海石雕形象生动,神采飞扬;丹崖山顶,气势宏伟的蓬莱仙阁檐牙高啄、古色古香;景区内,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大概是正值暑假的缘故吧,游人中妇女和儿童占了多半。
我们一行五人从景区正门入口,拾级而上来到丹崖山顶,背倚凌空欲飞的蓬莱仙阁,面向大海极目远眺,只见海天茫茫,水天一色,鸥鸟翻飞,空明澄碧,令人不由心旷神怡。此时此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统统抛诸脑后,不管是年老年少,都有一种脱胎换骨、飘飘欲仙的感觉。
顺着山势逶迤下行,来到海边,只见众多的游客在海边的浅水中尽情嬉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五颜六色的泳装和救生圈让人眼花缭乱。在游人的感染下,我们几个年过六旬的同伴也“老夫聊发少年狂”,相约跳过海边一个两米宽的浅水沟,结果除我之外,全部落到了水里,逗得旁观的游客笑破肚皮。
“八仙过海”是一个古老而又优美的传说,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渡海,不得乘舟。钟离率先把大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如今的八仙阁内,摆放着八仙聚会喝酒的八仙桌,绘有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随本市文化局组织的一个采风团到过蓬莱,当时还乘船去了渤海湾里的长岛县。岛上有一个半月形的海湾,海湾上布满了滚圆的鹅卵石。记得带队的县文化局长曾触景生情,给大家出了一道上联;“半月滩,半月湾,半月旅游半成仙。”有个同伴思维敏捷,张口就来:“八仙阁,八仙桌,八仙过海八姿色”。对仗之工整,令人击节赞叹。
“海市蜃楼”是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观。每个来蓬莱的人都希望能一饱眼福,但大都失望而归。然而,宋代文豪苏轼的一首“海市诗”却能让人从中领略“海市蜃楼”的奇幻和诡谲: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蜇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苏老先生当时是在十一月上旬离开登州赴京任礼部员外郎之前遇到这一景观的。他深知“‘海市蜃楼’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矣。”自言是祈祷于海神之后,第二天就看到了这一奇观。确有其事,还是老先生凭空杜撰,聊以自慰?那就任由后人去猜测了。不过,就因了老先生的这首诗,蓬莱名扬天下。据说,老先生做登州知府不过五日,就为民请命,上了《乞罢登莱榷盐状》,登莱的百姓因了苏公之请,不食官盐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看来,蓬莱人深得苏公福泽,难怪他们对苏东坡顶礼膜拜,在丹崖山上建立了“苏公祠”,使所有来蓬莱的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之余,一瞻这位古哲先贤的丰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