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从筹备成立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了。在这一年里,研究会建立了知青馆、知青艺术团和知青文化理论研究小组,办起了《苏州知青文化》杂志和《苏州知青》网站,会员数量增加到了580余人。每当我看到苏州知青志愿者们虽两鬓斑白、眼脸花纹,但精神爽朗,认真工作,心中就有一种感动、一种温情、一种力量。由此,一种理念油然而生:中国知青上是国家民族的栋梁,下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先忧后乐,知青手拉手;匹夫有责,共圆中国梦。
苏州知青馆与全国各地的知青博物馆相比,其实只是一个展示馆。由苏州知青源源不断捐赠的几百件知青文物,每天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国内外旅游者和就餐者。许多游客在展柜前驻足、凝思、留影。展馆虽然因地制宜、普通简约地设置在知青开设的餐馆内,却被《上海知青》杂志誉为“人气最旺的中国知青馆”。人们或许不知,这些印烙着那个时代历史标记的文物展品,由苏州知青考古专家收集整理,精心布展。那一首首文物配诗和《知青亭序》,更是出自范仲淹后辈之手。
《苏州知青文化》杂志和《苏州知青》网站这两个知青媒体平台自创办以来,由广大知青踊跃撰稿投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历感悟、理论研讨、新闻故事、诗歌字画、摄影作品······,如实记录了知青的经历和心路,展示了知青的理想和胸怀,受到了知青们的喜爱。知青媒体的运作汇集了苏州知青的爱心、热情、智慧和心血。在我们的媒体团队里,有协助阮仪三教授出版了近百集保护中国古城古镇古村书籍的策划、编辑,有中国《生肖邮票》杂志的责任主编,更有众多经历坎坷又才华横溢的包括知青教授、学者在内的热心志愿者。
苏州知青艺术团目前由声乐队、民乐队、舞蹈队组成。这些当年活跃在边疆农村艰苦岁月里的知青文艺积极分子,如今仍然在人生舞台上一展风采。苏州的知青艺术家中,有曾是全国青歌赛的获奖者,有走进央视《舞蹈世界》的舞蹈家,有声乐比赛的资深评委,有国家一级演员,也有高等音乐学府毕业的知二代······。苏州的知青艺术家们把辛酸变成了快乐,把才艺化作了奉献。他们走进军营连队,以爱国之心拥军歌唱;他们走进社区敬老院,以不老之心慰老祝寿;他们走上媒体舞台,以满腔热情讴歌我们血脉相连并为之一辈子牺牲奉献的华夏祖国,所到之处无不迎来欢呼和掌声。
一年来,苏州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得到了政府和民间各方的关心和支持。尤其得到了市委统战部、市民建、市社科联、市民政局和苏州各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许多知青和非知青企业家对研究会的公益活动提供了特殊会费和赞助。我们的会员们更是对研究会的各项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保障了研究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苏州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也因此在社会上有了口碑和影响。中国的著名知青学者叶辛、刘小萌、刘晓航教授亲临苏州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和理论研究小组的成立会。我们和全国各地的知青社团、网站也经常互动交流,今年5月还派代表参加了“2014中国知青文化博鳌高峰论坛”。
我觉得,乐于从事和奉献知青文化研究工作,乐于为知青群体服务的人都是真正的志士仁人,其中不乏思想家和艺术家。思想家是用真理和正义教育学生,艺术家是把美丽和快乐送给人民。我们的知青艺术家是中国知青的代表。知青艺术家献演的是世界特有的知青文化,展示的是中国特色的知青精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知青文化是中国伟大复兴的正能量;知青精神是民族团结奋进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