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知青文学(190)
 
综合资讯  加入时间:2019/6/18 19:26:52  凤廷 转载  点击:492
知青文学(190)

综合资讯  加入时间:2019/6/18 8:43:03     点击:25
 

                               陈国华

            ——愿为知青晚年生活添姿添彩

                作者:红山秀石(内蒙古)

陈国华本身也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也需要关怀和呵护,然而,她却把全部精力和心血投放在更需要关爱和呵护的知青等弱势群体上。据不完全统计,陈国华从她微薄的退休金中,口挪肚攒省下来的钱,无私资助素不相识的人已达三万余元。

陈国华,出生在赤峰市区一个普通干部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其从小就在心中留下关心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教养印记。1970年9月,进入原赤峰市第一小学读书,在校期间团结帮助同学,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常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表奖。

1975年9月,陈国华步入原赤峰市第八中学进行中学时段的学习。在校期间,正值校园到处反回潮,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愿学。陈国华排除干扰,认真学习文化课程,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同时积极团结同学、帮助他人,协助老师为同学排忧解难。她尊师爱校、热爱集体荣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也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77年“五.四”前夕,在同届学生中,第一个加入共青团组织。

七十年代未,陈国华中学毕业,搭上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未班车,来到了位于六大份村的原赤峰市革委会农场务农。下乡期间,在知青点她是出勤率最高的人。她不怕苦、不怕累,跟男知青们抢脏活累活干,对于不懂的农活她虚心向农民求教,硬是把自己从一个文静的闺秀练成一个农场人人知道的铁姑娘。她积极肯干和不怕苦累并认真负责的精神,受到农场领导和全场农友的一致好评,多次受到表奖。 1982年初,被农场领导安排做保管员工作。

1982年10月份,陈国华被招工到原赤峰麻袋厂工作,做了一名普通纺织挡车学徒工。由于她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每天早来晚走,认真向老师傅求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技能,入厂不久便熟练掌握挡车编织技术并独立上岗操控机器。在厂内,她不仅自己勤学苦练,掌握操控技术,还热情帮助其他姐妹熟练操控编织技术,受到姐妹们的推崇和厂领导的认可。从1984年到1987年连续4年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

1985年,陈国华经人介绍,与原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彝族小伙纳德凯相识。纳德凯家住云南楚雄,是个老实厚道、刚毅稳健又充满爱心的人。因部队在大裁军时撤编而转业到首钢工作,二人于1986年举行婚礼。

1988年10月,陈国华因生活和工作需要,随夫调入首钢公司工作,成为大型央企的一名天车司机。天车司机是对时间和技术要求都比较严格的工种,每天班前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做班前的工作准备,并且对耐力和细心稳健度要求都比较高。陈国华一切从零开始,认真学习工种技术,每天早出晚归,把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不断的掌握和充实自己的技术能力。

在一年后,参加首钢每年一度的技术工种大练兵比赛中,连续多年夺魁(每次均有同工种60多人参赛),另人刮目相看,被首钢公司连续多年授为“技术能手”和“生产技术标兵”称号。2004年首钢公司部分生产车间(分厂)搬迁至河北省唐山迁安。2007年陈国华也因重体力工种达到规定退休年龄,但她的技术水平在首钢公司无人超越,因而被首钢公司强留返聘随厂搬至迁安。

1991年夏季,首钢公司员工韩某某产后大失血,医院血源紧张,随去人员血型难以匹配,病人危机。当陈国华得知自己血型与病人血型相吻合时,毫不犹豫为韩某某输血达800cc,输血后病人转安自己却昏迷多日。当时《首钢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对此事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在记者采访问及陈国华当时的感受时,她认真的告诉记者:“救助他人永不后悔”。当年被首钢公司授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工会会员”称号。

多年满负菏工作使她养成了闲不住的性格。在随分厂搬迁河北迁安后,她每天保质保量的完成厂内工作后,就到所在的首钢迁安家属生活社区帮忙做义工,并拒绝社区为她发放做义工的补贴。此间她向社区党组织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也得到了社区党组织的认可(后因回赤峰照顾患病父母,使申请入党事宜中断)。

2012年,因父母患病,陈国华和丈夫纳德凯离开工作近25年的首钢公司和丰厚的回聘收入,义无反顾回到赤峰侍奉病患在床的父母。义妻二人每天不到5点就起床,分别为父母更换纸巾、擦脸、按摩身体,还要随时将老人抱到轮椅上帮助解手排泄。她们对父母的饮食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每天都调样为父母做爱吃的饭糊糊,喂完还要拍打疏背,防止食物淤积。每天都给老人刮些水果沫配合牛奶,以保证老人的身体营养所需。

2017年送走了老父亲后,她们夫妇更是全身心的照顾老母亲。为了老人舒服些,不生褥疮,每天晚上陈国华都要用温水仔细给母亲全身上下擦侍一遍,衣服也是一天一换,始终让老人干干净净,屋内随时打扫清理,没有丝毫异味。老人年纪大经常便秘,每次陈国华都是用手帮助抠出。老人常年卧床,已不能说话,陈国华向哄小孩一样,每天坚持陪母亲唠嗑,讲周围发生的故事。《红山晚报》记者曾对陈国华夫妇精心照顾病瘫在床母亲7年的事迹进行专题采访报道,陈国华当时对记者说:“我就想让母亲舒服一些”。知青网站联盟对她们夫妇二人尊老敬老行为给予高度评价,曾两次颁发牌匾予以表奖。(得知前几日陈国华母亲高龄仙逝,向老人家致哀,并向陈国华及家人表示慰问。

2016年初,陈国华进入国际知青村柴春泽网站联盟,成为一名公益活动志愿者,这些年,她一有空闲时间就扑在公益事业上。通过几年的公益志愿活动和爱心奉献,受到大家的尊重,她成为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的副总裁。

现在只要一有时间,就带着演出队伍去农村、去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去社会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去军转光荣院和安定医院等做公益演出,慰问那些老英雄、孤寡残疾人员和失聪儿童,为他(她)们送去实用礼物,有时还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儿童购买生日蛋糕。

由于知青网站联盟是公益组织,没有资金收益和活动经费,很多活动都是陈国华自掏腰包购买,做爱心奉献。

在庆“5.1”、庆“7.1”、庆“10.1”和纪念“12.26”毛泽东主席诞辰纪念日暨迎新年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她都是亲自联系演出场地,自掏腰包制作和购买演出用具及宣传物品。

特别是参加玉田皋“稻花香文化旅游节”活动和去天津参加“知青智慧康养”活动,都是陈国华个人出资,租用大巴车率队前往参加庆祝活动。

2018年未,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经翁牛特旗乌敦套海红山湖旅游开发和玉田皋大米产业联合党委批准建立知青党支部,陈国华第一个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向知青党支部成员表明自己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决心和志愿。

今年知青网站联盟成立了直属艺术团队,作为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的副总裁 和中国知青网赤峰联络站站长的陈国华 ,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从组织策划到指导编排,一丝不苟,还在空闲时间为知青网站创作了歌曲《知青网站之歌》,在知青中广为传唱。

当有人问及陈国华 : 你每天这样辛苦,这样付出,且没有任何回报,你认为值吗?陈国华毫不犹豫的答到 : “用自已的辛苦付出,给他人带来欢乐,值得。在家有丈夫的坚定支持,在网站有同事的共同努力,我高兴,我不后悔”。

陈国华出生于平凡的年代、平凡的家庭做着平凡却有意义的每一件事都被人们记在心里,交口称赞。
 

上一条: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总裁登门看望慰问长期患病老知青
下一条:赤峰老知青孙凤廷同志评委优秀党务工作者

 打印本页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柴春泽 E_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76-8350008(信息部) 0476-8710038(宅) 13704765925 QQ:912769722
维护制作:峰泰网络 技术支持:0476-58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