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月卫星,看中日两国综合国力――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六(上)
最近,中日两国启动探月工程,先后发射了"月亮女神"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此 举得到全世界舆论关注.从时间上看,日本发射卫星比中国正好早一个月,已于上月进入环 月轨道飞行并向地球传回相关图片.而中国的探月卫星也于今日上午11时进行近月制动, 把自己成功地送入月球轨道.其实,早在38年前美国就发射了探月卫星,并把人类首次送 入月球表面.而32年前柴春泽访日前不久,美国又向地外空间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当时 中国未作报导.对此日本人难以理解.请看柴春泽访日日记的一段记载:“中午,日方安排 参观日本静冈新闻社与静冈新闻社社长等座谈。方式是边吃午饭边座谈。社长介绍,静冈新 闻社成立于1941年12月,是县内最大的报社。他发表长篇讲话,还不时地要我们边吃边听。 我们很不习惯这样,只好停下吃饭听他讲。他说,我们创刊之日起就奉行新闻自由。与贵国 新闻不同,例如:美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全世界新闻机构都报道,唯独贵国不报道。我们 耐心听完了那社长的长篇讲话,接着便有人按分工在发言中讲我们的观点:新闻、广播是阶 级统治的工具,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我们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宣传不宣传,这是无 产阶级的新闻自由……。这位社长,没有想到中国代表团会针锋相对地反驳他的资产阶级新 闻自由观点,便转弯提及中国青年代表团女青年xx真漂亮,如何准备结婚等题外话。"
就这段日记,我曾于最近两天问过柴春泽:你怎样看待当年日方社长的问话?如果现在 日本记者采访这个问题你将如何回答?柴春泽说:探月是人类的壮举,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 当年未报道,我认为主要是由政治原因决定的,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如今日本探月卫星上天, 我国新闻媒体做了及时报导,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中国能把政治和科技分开,采取更加客观务实 的态度看世界.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我们还共同探讨了中日发射探月卫星的时代意义, 双方的异同点,未来的空间发展目标,国际社会的反响等等.因中方"嫦娥一号"尚未正式进 入工作轨道,故容分段探讨.[江天于2007.11.5日原创首发]
从探月卫星,看中日两国综合国力――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六[中]
外电报导,中日探月卫星相继升空并完成绕月飞行,充分显示了两国的综合国力.何为综合 国力? 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它包括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交实力等等。用以 反映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所处地位的高低。经有 关专家测算,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综合国力已上升到世界第6位, 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中国国力系统中,外交力、军事力较强,政府调控力也排在第 四位,经济力排在第六位,而国力资源只高于俄罗斯与印度,国力结构不均衡。日本的综合国力排 在第七位。日本国力资源很强,仅次于美国,除自然资源外在所有项目上都排在较高的位置。与中 国比,日本国土面积仅占三十分之一,人口占十分之一.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是日本无法改变的现 状.据说,日本人天生有一种来自生存空间的压力,常以“岛国根性”自嘲,意指日本是个弹丸小 岛,视野窄小,心胸狭隘,与它国难以磨合。他们承认这是大和民族挥之不去的劣根。也许正是出 于这种民族忧患意识,从明治维新到田中奏折,再到东条英机,日本一步又一步地走上对外侵略扩 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意在建立包括东南亚等国在内的大东亚 共荣圈,结果一败涂地不说,连1895年从中国割去的台湾也没保住,将苦心经营了50年的宝岛 奉还中国.作为战败国,它还失去了政治大国的地位.偷鸡不成蚀把米,委实让日本人伤心之至.然 而它们又不甘心失去的利益,总认为古代中国先进而强大,而近现代中国落后而贫弱。日本只瞧得起 强者,看不起弱者。日本从未被外族统治过,他们的皇朝也从未被更迭过。然而,中国因历史上屡被 外族征服,形象在日本人那里大打折扣。也正因为中国历史上几次出现的蛇吞象悲剧,使得小日本也 梦想吞下大中国。日本至今不肯对侵华战争认罪服软,就因为日本人始终认为,日本当年战败是美国 和苏联的攻击,而非中国的战胜。 事实上,现在摆在中日之间的最大障碍,已不是事涉过去的历史问题,而是关乎未来的发展问题。 日本的特质告诉人们,它绝不会甘心被中国超越。心气甚高和心眼甚小的“岛国根性”,会让日本使 出浑身解数对付中国的崛起。当然,中国一再强调走和平崛起之路,力图避免历史上大国崛起时无法 避免的战争,但也许日本是个例外,它会在中国的崛起之途上不断添堵。政治上,日本总想扮演亚洲 老大地位,四处游说想挤进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经济上保持其传统大国地位, 与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联系紧 密,在亚州与中国争夺东海大陆架资源;军事上升自卫队为防卫厅, 军费支出大大超过防卫要求,时时缅怀二甲战犯亡灵,向伊拉克派遣部队,在继续寻求美方核保护前 提下,购买新式武器扩军备战;在航天领域更是不甘人后抢在中国前面发射探月卫星,这一切决非偶 然,引人深思.
[备注:写作此文参考了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 《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及中 国资深日本通记者:《〈未来中日必有一场恶战》一文并摘录和引用了部分观点.特此说明.〉
从探月卫星看中日两国综合国力――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六[下]
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以来,经过326个小时的飞行,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 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总飞行距 离约180万公里,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经过月球南北两 极,轨道周期127分钟的圆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本次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探测月球三维全息图像;二是探测月球资源成分、 密度和进行物质光谱分析;三是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空间环境,为以后的登月载人飞船打下基础。“ “月球探测是中国深空探测的起步,遵循“探、登、驻”三阶段发展规划,中国探月阶段分为“绕、 落、回”三期,实施无人月球探测,再逐步实现“登”——载人登月和“驻”——建设月球基地,整体 进展与国际发展趋势相一致。与正在成功实施的月球探测相协调,中国也正在进行火星、小行星与彗星 以及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方案研究。2013年,中国将向月球发射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车,在着陆区附近 进行现场探测,主要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资源勘察。” "月亮女神”的发射有两大目的,一是为推测月球的起源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数据。它将探测月球 的表面成分、矿物组成、重力场、磁场、等离子环境等,为解开月球的形成和演变之谜收集线索。JAXA认 为,较之以往的月球探测,“月亮女神”追求的是更加精确和更加全面的调查。 第二个目的,是为今后利用月球资源寻找可能的途径。该机构的一份长期计划描绘出2025年日本月球 探测的目标:建立月球基地,宇航员与机器人在其中共同作业,利用月球的能源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实验, 并获得进一步扩大活动空间的技术和资源。" 两者比较,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面巡视探测器课题组负责人贾阳说: “嫦娥一号”卫星走的是 月球极地轨道,能把月球的每个角落都拍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比上个月日本发射的卫星更为先进。在 月球车的设计上,中国的技术也不亚于前苏联,中国的探月车使用的是双目的数字图像识别系统,而前苏 联当时还需要把图像传回,靠人眼去识别。 "目前,美国、欧洲、俄罗斯均已提出在本世纪20年代前后建立月球基地的太空计划,并以此为跳 板实施载人火星探测。日本于2005年公布未来20年太空开发草案,规划建立无人月球基地、开展载 人航天活动以及建设作为小行星探测中转站的太空港湾。与此同时,印度的探月计划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 段"." 最近,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宇航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欧阳自远应邀在论坛上 做《中国深空探测的起步与前景》报告时透露说,当代的深空探测将以月球——火星探测为主线,全面开 展太阳系各层次天体与行星际空间探测,深化人类对太阳系与地月系的起源演化、太阳系生命的探寻与生 存环境、地外资源开发利用、小天体撞击地球诱发气候环境灾变、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变化等的认识。" 最后,让我们还是回到举世瞩目的中日探月工程.据有关资料公布:嫦娥一号耗资十四亿人民币,重 两吨多,由长三甲火箭送入太空;而月亮女神耗资2.69亿美元、重达3吨的“月亮女神”由日本自主建造的 H2A火箭携带升空。这是日本为未来登陆月球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继美国“阿波罗”计划之后最大的月球探 测项目。外电报道: 随着两个亚洲大国首次探月成功,这场冷战以来最激烈的太空竞赛还在继续.宇宙航 空研究开发机构前身机构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的前研究主管长洲秀夫说:“这是一次南极争夺战的重演。为 了促进亚洲太空科技的利益,合作将是最佳的选项。但我不认为(双方的)其中一方经已想到要这么做。”
备注:[为方便阅读与比较,本文摘录组合链接了相关文章因篇幅所限,故不一一列出出处,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