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综合咨询
本站社区
中国知青
春泽足迹
远程教育
综合频道
商家平台
宝泰频道
征文频道
日本文化的源与流――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十四
国际交流 加入时间:2008-6-28 8:10:17 本站原创 点击:1098
日本文化的源与流――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十四
日本文化源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历经两千多年,日本国土上仍然保留着与中
华传统文明有关的大量文化古迹.柴春泽随团访日时曾经参观唐招提寺。我国唐代高僧
鉴真,受日本邀请东渡传教,历经海难\双眼失明多种磨难,终于公元753年第六次东渡
日本成功。于759年建造了唐招提寺。历史上,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及佛教文化的熏陶
和影响,也有来自多元化的西方的思想,当然日本历史悠久的传统特点也是少不了的。
大和民族是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民族,善于"师夷之长以制夷",古代学中国,近代学西方,
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回过头来跟老师叫板,处处占上风头.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惹火烧身,
终于以大败告终.不过,这并不影响日本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例如日本的茶道.花道.
柔道.剑道.相扑.歌舞伎自成体系,别具一格.下面分门别类予以介绍:
"茶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茶道,顾名思义,是品茶之道。日本的茶道是以品茶为手段进行社交,同时陶冶人的情
操。茶道使用的是一种粉状的绿茶,称为抹茶。品茶时,敬客人以清香可口的抹茶、香甜
可口的点心,待客人以训练有素的礼节。使客人在宁静的气氛下欣赏绘画、工艺品或茶具。
日本的饮茶,是从中国唐代传去的。据史书记载,公元805年,日本的最澄禅师在中国留学
时带回茶籽,种于近江国台麓(现滋贺县),是日本种茶之始。
茶道的流派很多,最大的流派是千利休嫡传的"三千家"。千利休原是商人,后致力于茶
道的改革和普及工作,被称为"千家流茶道的开祖"。今天茶道的三千家是指"表千家"、"里
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花道,顾名思义,就是插花艺术。日本的花道始于十五世纪。花道有多种流派,而每一种
流派都有自己的 哲学思想。而且,他们所遵循的艺术准则以及这些准则所蕴含的人生观、
自然观和宇宙观基本上是一致的,特别强调"事理一体"。因此,尽管日本的插花艺术千姿百
态,但象征天、地、人的三条线是最基本的格局。在插花的造型上,"天"线是主线,它是整
组花卉的基础,必须相当牢固。"人"线是象征人的枝干,高度大约为主线的三分之二,并和
主线向同一方向倾斜。"地"线象征土地,是最短的一条线,长度约为人线的三分之二,在造
型上,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和需要增添各种绿叶草茎。但是,天、地、人"三才一致"的
原则不容改变。
柔道起源于古代的武术,可追溯到"柔术",将起命名为"柔道"。明治时代,东京大学的
学生嘉纳治五郎对柔术很感兴趣,学习了多种流派,1882年开设了讲道馆,努力研究和指导
柔术。"柔道"是最有效地使用身心力量之道,可以通过攻防训练磨练身体和精神。
1951年国际柔道联盟成立,日本于1952年加入。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起成为奥运会比赛
项目。
其比赛方法是:根据讲道馆柔道的规定,参赛者必须穿柔道服。比赛场地为14.55米见方,
中央设9.1米见方的内场,双方在场内互相揪住竞技。柔道有摔技、擒拿技、拳打脚踢三种技
巧。但贴身技是冲、打、踢对方要害部位的方法,在一般训练和比赛时不采用这种方法。
水平的高低用"段"和"级"表示,最高为10级,最低为初级,段以下为级,共分五级,1级最
高。段和级以腰带的颜色区分,10级、9级为红色,8-6级为红白色,5-初级为黑色,1-3级为茶
色,4-初学者为白色。
剑道是由日本传统剑术发展起来的,剑术原为武士掌握格斗技术的训练手段。进入20世纪后,
该称为剑道,变成格斗技术型的体育项目。现在除了被用做中学、高中教育课程外,各地还有许
多训练场所。1970年国际剑道联盟成立,剑道开始被承认为世界性体育项目。剑道在战后一直衰
落,但现在开始复兴。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喜爱,近年在国外也颇受外国人欢迎。相扑起源于
远古的神话时代,《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上均有关于相扑的记载。开始主要是预卜丰收的祭
神相扑,江户时代出现了职业力士。1909年建立国技馆。1925年成立了财团法人大日本相扑协会。
从1958年起实行"1年6赛(每赛15天)制";1965年起改为"门派循环赛制"。1985年新国技馆建成。
其比赛方法是:两名力士在直径4.55米的圆形摔跤台上竞技。力士只系兜档布上场。在决赛前的
限定时间(4分钟)内依照古制,两脚用力交替踏地,然后向场上撒盐,意为洁净。战后有名的力
士有千代之山、镜里、吉叶山、枥锦、若乃花等相扑的技术职称称为"横纲"(是相扑力士中的最
高位即一级力士)。相扑竞技有70招,实际上拉技、推技、冲技占总数的一半。15天的成绩决定
力士地位的升降。获得最高位"横纲"的至今不到60人。
歌舞伎是从十七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它主要是靠演员所具有的魅力,特别是旦角演员
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来吸引观众。为了配合演出,需要有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和丰富多彩的道具,特
别是需要复杂的舞台布景,其中包括一条花道,以便使表演更接近群众。女歌舞伎是被禁止的,
旦角只能由男演员扮演。当今受观众欢迎的年轻花旦叫坂冬玉三郎,他在海外演出中也获得了很
大成功。歌舞伎深受日本人的喜爱。东京银座的歌舞伎座、京都四条街的南座,经常是观众满座。"
"从深层次讲,国人对日本在文化上无法摆脱以文化源头自居的心态。对西方文化,作为完全
的他者,还可以认真研究,或承认其优越处,乃至"拿来"。而对日本,则总是于心不甘,看不到
它早已"变异"成为另一品种,而念念不忘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日本人其实也不否认与中国的文化
传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某人随团访问日本,参观位于四国的一家造纸厂。首先被引进一间关于日
本造纸历史的展览室,图文、实物并茂,从中国蔡伦发明造纸术开始,详细展示造纸术在中国的
进步过程和达到的精致程度,其中有极为精美的宣纸。再说明每一种工艺何时、如何传入日本,
然后日本如何在这基础上逐步改进,出现一代一代的新品种,后期就包括向欧洲引进的技术。以
后各陈列室是日本自制的各种新品种,按顺序一间间走过去,直到最后眼前一亮,到了一间高大
的厅堂,从天花板到地板如幔帐般泻下无数耀眼的白条,像布又像绸,蔚为壮观,令人惊叹。主
人介绍说这是一种最新的特种纸,比任何金属轻薄而坚韧过之,可用于宇航工业。现在又已过去
20年,不知又研制出了什么新品种。这就是日本,它从不讳言早期中国的影响,同样也不讳言中
期向西方学习。重要的是自己现在创造的成绩。提起日本人的特点,好像不以心胸宽阔见长,但
是至少这种不耻向任何人学习的心态,难道对我"泱泱大国"没有启发?"
[ 写此文参考摘录链接了互联网发表的有关文章已用引文标出,特此说明.]
2008.1月9日.
上一条:
不搞争论,干起来再说----江天评柴春泽访日日记之十三
下一条:
心随奥运祥云圣火飞五洲1....柴春泽日记
打印本页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春泽工作室 E_mail:
[email protected]
电话: 0476-8350008(信息部) 0476-8710038(宅) 13704765925 QQ:397013225
维护制作:峰泰网络 技术支持:0476-5881999 蒙ICP备08000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