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七月草原行 柴春泽日记 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知青大规模政策性下乡的大潮中, 京、津、沪、辽数十万知青来到内蒙古农村、牧区插队。在那特定的历史 环境下内蒙古人民象草原一样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 甚至是流浪者。 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是内蒙古曾接纳了来自经济最发达的上海的数 千名孤儿,是草原人民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这些当时在内地无家可归的 孩子。 同样他们又以博大的的胸怀接纳、包容、哺育了万千海河儿女。成孰 了的海河儿女在新时期开始了回报第二家乡的新征程。 2004年,当天津作协、《今晚报》领导获悉根据胡锦涛同志“赤峰应当 有一所本科院校”的指示经教育部批准,整合赤峰高教资源于2003年正式 成立了赤峰学院,学院的一把手就是扎根赤峰的天津知青郑克,从郑克自 然又了解到今天仍在赤峰的一群天津知青。因此,由天津作协牵头,组成联 合采访考察团来到赤峰。柴春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次采纺、考察活动。
难忘七月草原行(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7日 地点:赤峰电大班主任室 上世纪六、七年代,内蒙古各族人民以那博大的胸怀曾接纳哺育了千千 万万来这里插队的京、津、沪、辽知青。 为追寻他们的足迹,天津作家协会领导牵头,由天津今晚报《通俗小说 报》《科技先导报》《青春阅读杂志社》等组成联合采访考察团于今日来赤峰 采访。其中,现任赤峰学院党委书记,扎根内蒙古赤峰的天津知青郑克和天津 知青周健、于凤兰、李洪禄、翟金柱等,是次采访的主要对象。我做为本地知 青和网站站长,有幸参加接待并陪同采访、考察。 当晚,赤峰学院在新泰和宾馆举行欢迎宴会..... 从来赤峰采访、考察的名单,可以看出联合采访考察团的规格和阵容: 张洪义:天津市作协党组副书记 张少敏:原天津作协党组副书记。 谭成建:天津作协秘书长 赵保起:天津《今晚报》主任记者。 王爱英《通俗小说报》编缉部主任。 王富杰《通俗小说报》编缉部副主任。 李兰芳《科技先导报》。 郭丽梅:作家。 王丽萍:作家。 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在致辞中表示:热烈欢迎天津联合采访考察团来赤 峰采访、考察。感谢家乡人们对,扎根内蒙古草原海外儿女的关爱。 赤峰学院党办副主任孙惠春、天津知青代表周健、李洪禄等参加接待。 还是在五天前的7月2日,老知青向赤峰学院捐书仪式,在赤峰学院图书馆 举行。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赤峰五校合一成立赤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赤峰 学院。天津知青郑克担任学院党委书记,新成立的本科院校,正处于新建发展 中。按本科院校规定,图书馆现有藏书明显不足,在一次知青联谊活动中,郑 克就动员同为天津知青的李洪禄为学院捐书..... 捐书那天还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捐书仪式。乐的合不上嘴的图书馆馆长梁仁 勋主持,分管领导、赤峰学院副院长郭丽虹发表热情洋益的讲话。学院宣传部 长徐晓明、教务处长杨忠,计算机系主任范体贵、院团委书记青格乐图等数百 师生参加仪式。 八0后的大学生中对“知青”了解甚少,只知道他们当时下乡劳动吃苦,但 并不大明白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们仍然还以这么浓重的知青情结关注中国高等教育 事业发展。 由此看来,记者们来访一访,真是十分必要。
难忘七月草原行(二)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8日上午 地点:赤峰学院小会议室 今天上午天津联合采访考察团来到赤峰学院召开采访座谈会。我以知情者 的身份向大家一一介绍了参会的天津方面各位朋友。 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席永杰讲话。 1953年出生的席永杰教授曾在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任副院长,后任赤峰师专院 长,他是硕士生导师,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他是蒙古族干部,组建赤峰 学院,艰苦创业使俩人成为非常要好的搭档。听说郑克家乡来了作家和记者,还 特地嘱咐在食堂设宴接风,他代表学院对联合采访团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院办主任赵学富,院党办副主任孙惠春,汉文系调研员王文彬等参加了采访座 谈会。 这个座谈会实际上是对郑克的专访。接下来的时间是由郑克本人讲自已经历 并回答采访者的提问。 1951年12月出生于天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郑克,1969年5月8日来到内蒙古昭 乌达盟(现赤峰市)敖汉旗敖吉公社车罗城大队小东营子生产队插队,1973年在农村 入党,同年做为工农兵学员考入沈阳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后,本着“哪来哪去” 的规定,回到赤峰,1978年恢复昭乌达盟师专,他任党委宣传部长兼学生工作处负责 人,1986年他35岁时任副校长。妻子董桂琴是他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分回辽宁抚顺。 夫妻俩过了7年的牛郎织女生活,1984年妻子带着女儿也来赤峰落户。后来,郑克任 赤峰教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根据胡锦涛同志“赤峰应当有一所本科院校”的指示,经教育部批准,2003年 赤峰师专、赤峰教育学院、赤峰电大、赤峰幼师、赤峰卫校、五校合一、成立赤 峰学院,郑克任党委书记....... 郑克怀念故乡天津,因为那里是自已父亲曾工作过的地方,父亲郑恩德是解放 前的北洋大学电机学校教授,解放后的天津大学教授,母亲在天津大学图书馆工 作....... 他有多次调天津的机会,天津市委、市政府的现任领导也曾诚邀他回天津工作, 但他总是热恋着赤峰这片热土……。 我和郑克是1973年相识的,当年3月,我们一同出席了辽宁省第五次团代会。给 我留下深刻印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但对他详细的经历,还 是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才了解到的. 郑克是天津73中学初二学生,1969年5月8日,郑克将踏上知青专列之时文革中 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父亲郑恩德在工宣队员的看押下,来为郑克送 行..... 1973年年恢复高校招生,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程序。推荐表由大队、公社、 旗三级党组织审阅盖章,选拔要参加考试。天津高校特意派人回招天津知青,内中 就有一个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名额。参加报考的下乡知青中只有郑克一个党员,而旗 里领导的意见是一致的,这个南开的名额应该给郑克,因为他是全旗下乡知青中表 现最突出的。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天津来招生的负责人打电话请示时,工宣队的 答复则是令人失望的:他是天津市各个大学都熟知的反动学术权威郑恩德的儿子,把 他招回去,没法向学校交代,还是慎重点好........就这样,虽然已是中国共产党党 员的郑克却因父亲的所谓“问题”失去了录取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机会。经内蒙盟、旗 领导对来自辽宁各所高校的推荐、郑重、详细地介绍,当时设在朝阳的辽宁第一师范 学院终于录取了郑克....
难忘草原七月行(三)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8日晚 地点:红山晚报社 红山晚报的领导听说天津知青联合采访考察团来专访天津老知青后,执意要请联合采访团到红山晚报作客。 红山晚报总编展国龙,副总编刘玉琴、刘姝妹、白雪冰等,十分热情地接待天津客人。晚报的主人说:“和
《今晚报》相比”我们是小兄弟,要向老大哥学习,请老大哥们多指导。今晚报的朋友则说早在1990年,《今
晚报》总编李夫曾为《红山晚报》题字"报小志气大,人少贡献多,晚报丛中一朵红花"..... 红山晚报一直关注有关中国知青信息,多次开办知青专栏,知青们也视晚报为朋友。 自1988年红山晚报创刊以来,我就与晚报结缘,晚报的历届领导栗双虎、唐守义、大江、寇永贤、关庆、和申平等很多记者都成了我的朋友。 1988年红山晚报第三版刊出晚报记者马守喜的人物专访《今日柴春泽》当时有十几家报刊转载,为我与各地知青朋友交流创造了条件。由于这是近10年来全国第一家报刊正面介绍我情况的报道。因此,朋友们当成了特大新闻相告。更多的人打来电话,说多年不知你的音信,现在总算知道你的行踪……。外地来的电话都说,内蒙赤峰领导政策水平高,不但让柴春泽在电大,然而毕业后还调电大工作,还能通过报刊公开宣传……。因与晚报很熟,所以我与朋友们说话也随便。我说,天津传媒界都来赤峰采访、宣传,做为咱本地媒体一定比外地宣传力度更大吧?本站愿配合主流媒体发掘、宣传好知青这一特殊资源,为促进我市经济文化发展。
难忘七月草原行(四)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9日上午 地点:赤峰至克旗途中 按照活动日程,今天上午采访考察团一行要到克什克腾旗,参加考察。我 和天津《今晚报》记者赵宝起,学院党办副主任孙惠春等同乘一辆车。 在行车途中我与给予我网站技术支持的启天网总经理崔成华通话商定立即在 我的网上发出欢迎天津专访团的消息。 内容如下: “ 2004年7月7日,由天津《今晚报》《科技先导报》天津作家协会作家,记者 组成的天津知青专访团一行七人抵达赤峰,受到热烈欢迎。专访团此次来赤,是专 访扎根内蒙古35年的天津知青,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天津知青赤峰市新华书店 董事长,总经理李洪禄,天津知青周健、于凤兰夫妇等。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教授 热情接待天津客人时表示天津传媒界朋友来访,将鼓舞我们进一少办好赤峰学院。 红山晚报总编展国龙表表示,天津朋友来赤峰传经送宝,这是我们向天津学习的好 机会。来访的天津客人是《今晚报》主任记者赵宝起,科技先导报李兰芳,天津作 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张洪义,原天津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张少敏,秘书长谭成建一级 作家,《通俗小说报》编辑部主任王爱英,副主任王富杰,作家郭丽梅等” 我的网站于5月28日开通后,这是首次就有关知青活动的报道。
郑克有自已的专车,可在行车途中,他把车让给了别人,挤到我们面包车上,这 倒更方便了天津《今晚报》记者赵宝起在车上对他的继续深入采访与交流。 郑克下乡原来还有过波折: 文革中回天津七十三中参加运动,郑克天天遇到的都是白眼,都是歧视,还有 冷嘲热讽和人身侮辱。甚至连加入红卫兵的资格都没有.......更没有外出串联的权 利。被人称为“黑七类子弟”极度苦恼。
1968年天津和全国一样,学校复课,动员毕业生上山下乡,到内蒙古生产建设 兵团,半军事化的生活,是不戴领章、帽徽的解放战士,郑克十分高兴地积极申请, 结果却因父亲的所谓“问题”未去成。很令人寒心....第二年报名去昭乌达盟农村插 队总算批准了。 经过两年的农村艰苦生活磨炼他简直和当地人没有什麽区别:冬天,戴着狗皮帽子, 腰上扎根粗绳子,成为地道的农村人。 郑克提出往荒山秃岭植树的建议,知青们自己整树苗将北边山坡全部种上树,如今 树木茂密成林,为敖汉的林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难忘七月草原行(五)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9日(周五) 地点:克旗经棚镇 经棚镇是克旗旗委、旗政府所在地。始建于清顺治九年,在元代是特薛禅家族 的授封地。清康熙初年,经棚镇为庙会佛事活动场所,庙会时僧侣商贾云集,搭置棚 帐诵经,故称这里为“经棚”。 天津联合采访考察团的到来,自然引起克旗党政领导的重视。朋友们的本意是 请天津朋友到全国闻名的旅游点克旗放松、旅游,可来访者个个几乎都是“工作狂” 在车上,在饭桌上,在旅游点总是离不开采访……。 在克旗新华书店,天津今晚报记者赵宝起也没有放松对时任市新华书店总经理 李洪禄的多方面采访……。 李洪禄是天津46中学老初一的学生,1969年5月8日来到赤峰喀喇沁旗上瓦房公社 上瓦房大队银匠营子村,和另外9名回族学生在一个知青点。在城里张口吃饭、伸手 穿衣的孩子不会做饭,第一次烧火做饭,竟然用了17捆玉米秸,把炕上的被褥都烧着 了。一年的时间,他学会了挑水、做饭、挑粪、耪地,后来他调到大队当民办教师, 并担任班主任。1971年光荣参军,5年后从部队复员回村时,知青点已是人走屋空。 他只好返回部队......在首长和战友的帮助下,李洪禄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到赤峰分配 到赤峰市新华书店,先后担任党支部副书记、门市部主任、发行科长、副经理、新华 书店董事长兼总经理....... 克旗人大主任,宣传部长,文化局长,克旗新华书店李经理等都抓紧有限的时 间与采访考察团交流。
在与天津朋友交流中使我了解到张少敏的经历:出生于1943年的张少敏1967年 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7年分配到部队工作,任内蒙古《兵团战友报》编辑、记者, 北京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组织干事。转业后历任《新港》月刊编辑、小说组长、副主编, 天津市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天津文学》主编,编审。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联第三届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第三 届理事、主席团成员。 他从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灰腾梁》等。 《枣红色的腈纶衫》获天津市第二届鲁迅文艺奖金佳作奖,《山风》获天津市第三届鲁 迅文艺奖金优秀作品奖、内蒙古第二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灰腾梁》获天津市第四届 鲁迅文艺奖金优秀作品奖。 他听说我刚刚办起一个个人网站,便鼓励我说,能把网站办好也是件了不起的事!
难忘七月草原行(六)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10日 地点:克旗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今天是星期六,安排天津联合采访、考察团旅游考察。 克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缩有内蒙古“缩影”和“百宝箱”之称。主要由青 山第四纪“冰臼”群、北大山地区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黄岗梁地区第四纪 冰遗迹、达里诺尔火山群和热水塘温泉等几种类型的地质地貌景观组成。 2001年8月克什克腾旗被批准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同年,被批准建立国家 地质公园。还申报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 今天来到位于经棚镇东北150公里处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现任天津作家 协会党组副书记张洪义和刘作家、王丽萍驱车赶到这里会合。张洪义是1968年 下乡的老知青,在内蒙30年才回到天津。 2002年北方网曾报道:张洪义谈到文学创作时说:“文学创作是文化事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繁荣文学创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贯彻落实好 报告精神,我们要重点抓好作品、人才和改革。”“在抓作品上,作协将坚持 “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发扬我市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 组织作家努力创作出反映现实、讴歌时代、弘扬主旋律,同时又丰富多彩的优秀 文学作品,抢占文化制高点” 采访考察团的天津朋友面对大自然的美景职业性地开始摄影、录像、朋友们 还争相合影留念...... “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是在第四纪冰川时 期,花岗岩体在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流水的冲蚀作用下,由两组 近于垂直的节理和一组近于水平的节理切割而成。 如同旅游资料所述:远望花岗岩石林犹如远古先人建造的城堡,平地凸起, 峥嵘险峻,沧桑破败。近品石林,千姿百媚,如塔、如柱、如笋、如人、如兽、 呼之欲来,趋之欲动,如人工刻意雕琢,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原天津市作协党组副书记张少敏对我说,我了解你的情况,走过不平凡的人生 道路...谈到这大自然美景则反复地说,在整个大自然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十分渺小的, 这山、这石林、数百年、数千年依然这样 ..... 我细品这话,是否提醒自己大自然是永恒的,人生是有限的,几十年转眼即逝,要 珍惜时光老人,要多做实事!
难忘七月草原行(七)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10日晚 地点:克旗白音查干苏木 天津联合采访考察团的朋友,白天一整天不仅观赏大自然的风光,更是加紧采访。 中午在白音查干举行欢迎午宴、牧民文艺团体还表演了精彩节目,晚上还有篝火 晚会.....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远道而来的天津客人的盛情。 今晚报记者赵宝起一直轻松不下来,对天津知青周健、于凤兰夫妇的采访就是 利用晚间进行的。 周健、于凤兰夫妇同为天津知青,在他们身上有很多感人故事。1969年10月18日他 们分别于天津市26中和天津古田中学毕业下乡到同一知青点----阿鲁科尔沁旗巴奇 楼子公社合作村大队,1974年10月同时进入赤峰卫生学校医士班。周健于1976年8月 毕业,自愿走“社来社去”道路,不挣工资挣工分,到克什克腾旗芝瑞公社马架子 大队合作医疗站当赤脚医生。1978年4月落实政策,分配到芝瑞公社卫生院工作,任 内科医生。1982年4月调任热水民族疗养院住院医生。1986年9月经考试录取,到赤峰 卫生学校专班全日制脱产学习。1986年8月大专毕业,调任赤峰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 心办公室主任。1991年9月任农工党赤峰市第一届委员会副秘书长。1994年6月晋升主 治医师。同年当选为政协赤峰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政协提案 委员会委员。9月任农工党赤峰市第二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11月,增补为农工党赤峰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2003年7月调任 赤峰市计划生育技术工作者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于凤兰1976年8月毕业,被分配到克什克腾旗芝瑞公社卫生院工作,任妇产科医生。 1982年4月,调任热水民族疗养院护理部主任。1986年6月,调任赤峰市计划生育委员会 药具管理站药珍管理员。1995年5月,晋升主治医师职称。2003年3月被评为赤峰市计划 生育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1月退休。 克什克腾旗作家张向午、戴云卿被她的事迹所感动,把她当作创作的主要典型。 作家浩然写的报告文学(留下的三个),介绍留在草原的北京、上海、天津的三位知青, 其中的一个就是于凤兰。1986年5月,于凤兰作为“好儿女志在四方”报告团成员,回 到家乡天津向父老乡亲汇报在内蒙古草原成长的历程。许多人听了她的报告感动了,老 市长李瑞环还听了她的报告。紧紧握住了她的手。《红山晚报》曾在一版用半版篇幅刊 登题为(海河儿女赤峰情)的通讯,再次报道了于凤兰的事迹。
难忘七月草原行(八)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12日 地点:赤峰圣宝城置业有限公司 天津联合采访考察团于昨天回到赤峰,即将圆满结束在赤峰的采访,今天要返回天津。 大连知青、赤峰圣宝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宝泰从外地回到赤峰后表示一定要为天 津朋友饯行。并要我和原克旗知青办主任李益民等作陪。 姜宝泰,1955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祖籍山东省文登市。早在1975年4月在大连第51 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中学毕业,到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现赤峰市) 林西县大营子五一大队插队,担任过任过大队支书和公社党委副书记。1978年7月返城回大 连,1980年考取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大连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团委书记、分 公司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其间又考入吉林大学深造,读研究生,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 学位。曾被授予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十佳青年企业家”、全国全省优秀青年企 业家等称号。回城后不忘第二故乡,一直关注和支援赤峰市经济建设。1998年获赤峰市 “荣誉市民”殊荣。 感谢姜宝泰的饯行给了对这次“草原之行”总结交流的机会。 在赤峰圣宝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宝泰热情接待来访的客人并向朋友们赠 送他参编、主编的二本书:《内蒙古知识青年通志》、《昭乌达寻梦》、和大连知青王冬 梅的长篇小说《神圣情感》。宝泰表示,我们大连知青要向天津老大哥学习继续回报第二 家乡,他告诉朋友们将在赤峰举行“纪念大连知青插队昭盟三十年暨三本书首发式”同时 还要在大连大连举行“纪念大连知青插队昭盟30周年大会。”...... 饭后,我们到路口送别天津朋友。看着渐渐远去的汽车我脑海里又浮现出这几日与朋友 们朝夕相处的画面....耳边又响起原天津作协党组副书记在克旗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谈到 大自然美景则反复说的那句话:“在整个大自然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十分渺小的,这山、这 石林、数百年、数千年依然这样 .....” 是的,大自然是永恒的,人生是有限的,几十年转眼即逝,要珍惜时光老人,要多做 于社会有益的实事!
注: 2004年7月26日,天津今晚报(21版)专版以“实践35年铮铮诺言”为题刊出主 任记者赵宝起采写的长篇通讯介绍了天津知青郑克、周健、于凤兰、李洪禄、翟金柱等事 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