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印城:赤峰” 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
宋 英 达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城市,从自身特点出发,选取最能体规本城市特点,具有较高文化品位,能有效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样式,作为本城市的品牌文化,精心打造,着力宣传,从而大大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助力因素。
我市近年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就如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如何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与城市名片,到全国有关地方考察,组织座谈讨论。我有幸参加了上述部分活动。结合外地经验,着眼我市实际,经过论证、比较,我同几位同志认为,将“中国印城:赤峰 ”作为我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定位和文化特色品牌可能是适宜的。我们建议,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中国印城:赤峰 ”基本建设成型,取得社会认可,成为我市份量较重的城市名片。
为什么要创建城市文化品牌,为什么要将“中国印城:赤峰”确定为我市的城市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对城市建设与城市宣传至关重要。有人曾界定为,在当代,城市的定义是:在城市理念下,全面规划、设计、建构、经营的一个巨大的文化产品。换句话说,一个成功的城市,一定是一个文化的城市,是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形象特征、并已形成自身品牌价值的城市。文化品牌既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城市的思想和灵魂。在今天各种经济要素顺畅流动的今天,哪个城市文化品牌亮丽,哪个城市就最受关注,哪个城市就会拥有吸引、固守最大资源的可能性,也就能够形成新的文化资本,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中国书法城乌海”的成功打造,是我们可资借鉴的范例。乌海市于1994年做出《关干创建书法城的决定》,1998年制定实施《乌海市创建书法城总体规划》,并将该项建没连续列入“九五”、“十五”、“十一五”现划。2008年9月10日,鸟海市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2009年,乌海举办全国书法名城书作联展,举办书法城建设论坛,组织全国少儿现场书写打破基尼斯世界纪录等活动,对于提高鸟海的知名度,推动该市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效益日见彰显。
赤峰市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浓郁、区域文化鲜明。这些文化资源一经合理整合、科学提升,就可以成为我市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
在我市,既与历史文化相联系,又极具地域性、特有性、现实性的文化形态,石文化是其中之一,而印文化则是石文化中的精髓。
将印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可以使城市特色更加鲜明与突出,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可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差与文化品位,可以扩大城市影响,可以成为旅游产品中的一大亮点。
因此,我市在打造红山文化等几个历史文化、打造“永远的牧歌”等音乐文化等文化品牌,在继续创建全国卫生城、双拥模范城的同时,应倾力创建“中国印城:赤峰”这一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关于创建“中国印城:赤峰”的目标、条件与现实性
(一)“中国印城:赤峰”的概念、内涵与我市的优势
“中国印”,既包括印章,也包括篆刻。自从2008北京奥运会采用京字印作为会标后,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样式便称为了“中国印”。 “中国印文化”,应当涵盖印材、印章、印史、篆刻及篆刻人才、印学等与印有关的所有文化现象;因此,“中国印城”的创建,结合我市的既有优势,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中国印材城。中国印章始于商周,成熟于秦汉,通行至今。古时印章材质主要是金属、玉石及泥木牙角,中世纪后开始使用彩石(亦称花乳石)。时至今日,用于篆刻创作、书画所钤印章,几乎全部为彩石。“中国印城”,首先应是盛产彩石这一印材的城市。而赤峰是巴林石之乡,已具备印材城规模和条件。巴林石是国内四大印材石和中国候选国石之一。随着近年巴林石产业和巴林石文化的发展,赤峰已成为中国北方印材石集散中心。目前已有巴林石矿山企业1家,加工、雕刻、销售巴林石企业数百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巴林石销售门店遍布赤峰及产地大板镇。将赤峰称之为“中国印材城”已名实相副。
2.中国印章城。印章,是中国印的承载体,古称玺、印、宝、记、图章、花押等,俗称戳子。“中国印城”,应当存有大量的古代印章,应当展示和销售现代印章,应当在城市建设中大量使用展示印章。赤峰各博物馆均存有历代印章,有的印章还被“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赤峰及大板镇有数百家巴林石印章销售门店、摊位;大板“巴林石馆”及遍布赤峰、大板的巴林石门店均是印章博物馆、展示馆,己经成为城市特色。赤峰已在新城区做了“印章用于城市建设”,“印章与大地艺术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新城区龙行谷中轴线、蒙古源流雕塑园、玉龙大街人行道铺装、青史放歌景墙等,己使用大量印章。
3.中国印史城。中国印章既是印证中国历史的承裁体,又有着自身的发展史。“中国印城”,应当既保有丰富的可佐证历史的印章 实物,也应当在印章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赤峰古往今来的印章史恰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用彩石治印、印章成为艺术门类,史界向称始自元代,始自书画家王冕、赵孟頫。赤峰出土及传世文物证明,早在一千余年前的辽代,活跃在今赤峰地区的契丹人即将巴林石作为重要的文化代言品,除用来制作饰物和烧陶外,大量用来制作印章,花押印、佛事印、吉祥印不乏其例。这一史实,不但有力地改写了中国印章史,也使得赤峰成为彩石制印的最早地区。
4.中国印人城。印人当指中国印之原料开采及加工制作者、印钮雕制者和印面刻制者。“中国印城”应当有一大批印章加工工艺人才、雕艺家和篆刻家及其爱好者队伍。赤峰已有一支印人大军。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因为这里文化积淀深厚,自古至今生长起了一大批制印高手。从已见到的辽代石印看,其水平与中原地区、的印章比难分伯仲。元代以降直到民国,赤峰均有篆刻家活跃于斯。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有一大批篆刻家逐渐成长起来。目前,赤峰举办有赤峰巴林印社、巴林左旗上京印社、林西县九七印社等印学组织了3个,有社员近200人。此外,社外篆刻家及篆刻爱好者亦遍布赤峰城乡。自治区书协篆刻委员会7个副主任中,赤峰人占有2个。且赤峰印人在近年的各级大赛、大展中成绩斐然。赤峰目前亦有一支庞大的印材雕艺队伍,其中不乏国家和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业绩在国内外雕艺界颇具影响。
5.中国印学城。中国印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中国印城”应当有着浓郁的中国印环境氛围,也应当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应当既有印学理论支撑,也应当有一般印学知识的普及面。
(二)“中国印城:赤峰”的目标
“中国印城:赤峰”的直接目标,一是用中国印文化填充城市,装扮城市,使城市更具特色;二是推动巴林石产业与文化深入健康发展,推动印学事业深入健康发展;三是“以文化人”,引导市民提高文化素养,充实文化生活。
“中国印城:赤峰”的最终目标,一是提高城市品位,使城市环境更美好、文化更丰厚,把赤峰建成为特色鲜明、适宜人居、充满活力的塞外名城;二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扩展业态,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市民收入水平;三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凝聚力、吸引力,扩大城市影响,吸引外部资本,最终实现赤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中国印城:赤峰”的时间、空间机遇和外部条件
1.中国巴林石声名鹊起,且已列为四大国石备选行列。宣传巴林石的书籍日见增多,巴林石乃至产地赤峰、大板的影响日益扩大。巴林石开采、销售应由资源型向文化型转变,雕艺业、篆刻业亟需形成产业,这些新认识,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探索课题与实践要求。
巴林石及巴林石印章已成功入展位于杭州西泠印社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且在该馆占有重要位置。
2.赤峰几个印学组织影响日益扩大。赤峰巴林印社同国际印学领军社团——杭州西泠印社以及天津印社、河北沧州印社、呼市北疆印社关系密切,互有往来。2009年,《书法报》用一整版篇幅发表了赤峰巴林印社社员作品,受到市内外好评。
赤峰雕艺界、生产企业同中国宝玉石协会关系密切。赤峰篆刻界同中国书协篆刻委有一定联系。
3.奥运会徽使用了“京”字印,“中国印”这一文化概念已经被国内外普遍认可。今年9月3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的22个遗产项目,其中“中国篆刻艺术”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城市建设要不断提升文化品位、打造特色城市、打造文化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共同追求。
文化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已到了打造特色、提升品位的阶段。
5.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有打造印章、篆刻类文化品牌的城市。杭州因有西泠印社,是当代最具影响的印学中心;但他们还有西湖山水等城市名片,尚未打造印文化品牌。
创建“中国印城:赤峰”应该做哪些工作
,围绕创建总体目标,创建“中国印城:赤峰”的主要工作有三大方面。一是将中国印文化引入城市建设,使赤峰具有中国印这一文化特色。二是发展巴林石产业和中国印产业,努大使中国印文化不但成为强市的助力因素,更要成为富民的新型业态。三是弘扬印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城,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满足社会文化需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一)、加大中国印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与大地艺术紧密结合的力度,打造城市中国印景观,使赤峰具有鲜明的中国印文化特色。
建设中国印章特色街路。在现有基础上,在中心城区及大板镇的城市主要出入口或主要街路,设计、建设中国印文化景观。近期,(1)、在新城区玉龙大街路两侧绿化带上,建造《中国印章发展史置石景观长廊》;(2). 在机场路两侧绿化带内结合绿化带建设,建造《中国民族团结印章墙景观长廊》。
.建没中国印展示园区。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及文化产业园、工业产业园、科技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在相应适当的地块、公园、广场、绿地,建没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中国印展示区、展示墙。近期,在新区赤峰石博园、红山区桥北组团等,分别建设“中国印园”、“赤峰名人印章园”,“赤峰历史民族印园”等印章集中展示区。筹备建设“中国印博物馆”、“中国印优秀作品陈列馆”。
继续选择主要街路在人行道上镶嵌放置街名印章路标。尝试路口放置街名印章。
提倡、鼓励社会、街面、窗口、牌匾、家居使用中国印。
(二)、继续巩固和壮大巴林石产业,发掘弘扬巴林石文化。
继续扶持巴林石矿山业的发展,引导其按规划开采,延长服务期,保证印章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在我市境内探寻、开采其它印材石。
引导巴林石开采业、加工业、营销业由资源型向文化型转变,提升巴林石产品的文化含量。鼓励创作、生产巴林石文化制成品、衍生品,鼓励创作、出版巴林石著作、书籍。
继读办好巴林石节及巴林石文化论坛。
发展和壮大巴林石营销产业。继续推进赤峰昭乌达路、赤峰古玩城、玉龙文化城、大板镇等巴林石展示、销售集中街、区的建设和运营。在全市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都应安排有巴林石产业展示营销区。集中打造“赤峰石博园”巴林石产业园区。不限制经销商经销其它印材石,欢迎外地经销商来我市投资兴业,巩固和提高赤峰的印材石集散中心的国家和国际地位。
(三)扶持与中国印有关的艺术社团、产业社团的健康发展,培养造就中国印精英人才队伍,创造中国印文化成果和艺术成果。
继续扶持各地书法家协会、赤峰巴林印社等书学、印学组织,赤峰雕艺学会等美术组识,以及书画院、群艺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的发展,壮大篆刻家、雕艺家队伍。应保障相关社团和机构能够组织健全、人员齐备、场所稳定、经费充足、活动经常。
各地书协、印社、书画院、群艺馆、文化馆、美术馆应将弘扬中国印文化、打造“中国印城:赤峰 ”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通过开展笔会、展览、学习、培训、讲座、作品评审、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普及印学知识,培养印学人才,创作篆刻作品,研究印学理论。
鼓励篆刻家及篆刻爱好者,雕艺家及雕艺爱好者努力创作,积极参赛参展,踊跃参加国际国内印事活动,扩大赤峰在印学领域的影响。要发扬敢为人先、耻于落后的精神,引导篆刻家、雕艺家向中国印文化最高殿堂冲击,努力使更多的赤峰人成为西泠印社社员、全国书协会员和工艺美术大师。
引进激励机制,对在印学领域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对集体和个人举办展览、出版书籍予以补贴。奖励、补贴办法另定。
(四)、普及中国印知识,储备印学后备人才,在全社会营造中国印文化氛围。
提倡各级领导、各地干部及各行业劳动者了解印文化、爱好篆刻和印章收藏、从事篆刻创作、收藏等印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知印、懂印、爱印、治印、藏印的文化氛围。
加强学校的中国印教育。鼓励举办篆刻学校、雕艺学校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篆刻、雕艺骨干人才。大学、职业技术院校应当设置中国印专业课程,培养篆刻、雕艺人才。在中小学适当适时开展中国印知识和能力教育;将篆刻纳入素质教育范畴,组织兴趣小组,实行篆刻“从娃娃抓起”,为培养中国印印人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命名一批中国印创作基地、中国印工作室、中国印特色学校。
(五)、组织国际、全国、全区、全市印学活动,加强与市外中国印界的交流与往来,占领中国印文化高地,扩大赤峰的文化影响。
组织或承办全国或国际篆刻或综合或单项大赛、大展。组织邀请国际或全国印社作品联展、巡展。承办全区篆刻展。每年至少一次举办全市篆刻展或印章雕艺展。
举办中国印文化论坛。
倡导建立国家、自治区中国印文化中心,并力争落户我市。
继续办好《赤峰书法》、《赤峰巴林印社社刊》及有关互联网;筹备创办《中国印报》。
适时提出成立“中国篆刻家协会”的政府建议。
(六)、事业与产业并举,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结合,发展中国印文化产业。
繁荣以笔、墨、纸、砚、印为主的交易市场,发展书、画、印鉴定、拍卖、装裱以及书、画、印衍生品等市场。加快书、画、印艺术市场化进程,鼓励书、画、印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和营销,借助各种经贸活动、庆典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的契机,将中国印产品推向区内外。借助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实现中国 印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使文化产业产值在我市JDP中占有一定比例。
提倡在对外交流、个人交往中使用中国印。开发、发展中国印旅游纪念品。
创建“中国印城:赤峰”应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创建“中国印城:赤峰”文化品牌的主体是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如果这个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的话,各项任务的实施就应纳入政府的工作体系与日程,由政府组织,各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共同完成。
在创建过程中,应及时与社会沟通,通过一定力度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各级干部及广大市民了解创建的必要性及工作的进展,使创建文化品牌的过程成为凝聚人心共同努力的过程,成为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过程。同时也应宣传,创建“中国印城:赤峰”不是我市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的唯一任务,不能指望创一个文化品碑就可包打天下、包揽一切;还应宣传,创建一个文化品牌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甚至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也要宣传,创建一个文化品牌,不仅仅是几个文化人和领导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哪几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
创建“中国印城:赤峰”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鼓励市场运作的经费投入机制。市政府及有关旗县区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新城区的中国印景观建设工程项目作为新城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应列入市城市基础建设投资预算,机场路中国印景观建设工程项目纳入机场路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将创建“中国印城:赤峰”的各工作项目、工程项目列入城市基础建设和文化产业项目,鼓励企业、组织、个人投资兴办,工商、税务、银行、规划、建设、城管、文管等部门应大力支持,对其实行优惠政策。可以通过出让冠名权、经营权等,吸引社会投资。
当前,一个大规模的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高潮正在我市兴起。更有效地提高我市的知名度,更有力地提高我市的城市文化品位,不但势在必行,而且恰逢其时。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通过创建“中国印城:赤峰”,通过继续打造其他文化品牌,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把我们的家乡努力建设成特色鲜明、适宜人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建没成美丽、富绕、团结、进步的美好家园和和谐社会。
( 2009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