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事件的形成,均是基于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表现形式往往是政治的。越是关乎全
局,参与事件的社会成员数量就越多,社会影响越深刻,越说明
该问题涉及社会成员长远的利益和解决的迫切性。自1953年开始
至1978年结束的中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涉及3000多万人与近亿人
的家庭人口,历时几十年。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受到
以毛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关心的事件,值得
认真研究。
知识青年是共和国青年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
长。他们从城市到农村去,打破了几千年来的“学而优则士”,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鄙视农民,鄙视体力劳动的传
统观念,改变了农村生产的落后面貌,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
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其特殊性。其生活方式、环境命运、精神追
求、价值取向无可避免地在实践中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与此
相关的新时期知识青年文化资源的发展与建设尤为重要。上山下
乡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一片挥之不去的记忆,不管我们今
天以如何的眼光去看待它,它都已沉淀在共和国的历史中,影响
了我们的一生,形成了知识青年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人群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知识
青年文化同样是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中,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同
时,用汗水,热血以致生命凝聚和铸就的知青精神的外在表现形
式。记录知青的成长、成熟、成人的历史经历,集中反映了他们
的精神风貌。自知青上山下乡开始,就有了知识青年文化。所以
知识青年看重、热衷、参与并且建设反映知青精神风貌的文化,
并以各种活动为构架形式体现文化。当我们即将走向未来时,还
必须看到在知识青年文化里和一些知青论坛中受到西方“普世价
值”“人性论”的影响,充斥着唯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
点,引起了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敢于奉
献,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广大知青的不满,以致参与人数越来越
少,甚至不能平和、友好、坦诚、宽松地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和沟
通。因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在“两个30年不能分割”的起点上,敞开心扉,畅
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我们辛勤的耕耘,留下我们这一代知识
青年真实的足迹和精神财富,让知识青年文化这一朵中华文化百
花园中的奇葩盛开。以激励知青群体的人生信念,建立起符合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青文化,成为城市进入老年化社会后的一
道生机勃勃、拔新领异的绿地,成为缓和城市矛盾的社会植被,
以教育后代,共创和谐社会,留下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知青群体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我
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奋力思索,不是从一角一隅,而是全方位、全
覆盖,深刻总结,才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这个宽容的历史环
境。我们渴望出现知识青年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思想大家,渴望给
历史留下更精彩的思想结晶。
但是,勿庸违言,这种对知识青年文化、知识青年历史的哲
学思考、历史思考,仍显不足。至目前,鲜见有影响的、深入
的、理性思维的思想作品,有宏观的或透视性的分析文章。不论
是基于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还是对时代细节的深入剖解,都
没有结出更理想的硕果,缺乏与这个时代、这个群体相匹配的认
识结晶。我们在期待中努力,在努力中期待。
为此我们在拟邀请国内外研究、探讨知识青年文化的普通知
青,以及专家、学者、爱好者们在海南举办“中国知识青年文化
海南论坛”。
附:
研讨题目
回顾
1、知青上山下乡与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的关系及
其动因。
2、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上山下乡战略决策的探讨。
3、知青上山下乡与农业学大寨的关系
4、知青是农村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力军
5、屯垦戍边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
用。
6、非主流知青文化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7、知青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8、对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提出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
农民”的研究。
9、城镇下乡知青与回乡知青的关系研究。
10、知青招工,招生,招干返城,与云南、黑龙江、内蒙、新疆
垦区知青返城潮的研究。
11、知青返城潮发生后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总结
1、 当地政府和群众对知青上山下乡的评价
2、 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和通过上山下乡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
业接班人的关系。
3、上山下乡的本质特征与“五四”青年运动关系。
4、知青精神、知青文化的内涵、表述及表现形式
5、知青在上山下乡中表现出来的“忠诚、责任、奉献”精神,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及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
7、 对于持续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影响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评价角度和方法。
8、大规模上山下乡的动因
现状
1、知青群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大的社会基础之一
2、改造农村的“知青梦”持续发展的现状
3、知青群体与社会转型关系的探索。
4、知青文化与新时代的中国梦的关系
5、知青上山下乡对当今培养人才和干部提拔的启迪。
6、当年知青下乡,现在农民进城的探讨。
7、当年农村知青干部谈现在的农村。
8、用什么标准来检验上山下乡是否正确。
9、知青文化热的兴起、发展和现阶段各地知青文化活动特点 及
对社会的影响。
意义
1、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义
2、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起的作用。
3、对改革开放初期稳定社会的作用。
4、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深远意义及结束的原因。
5、知青与当地老乡结成深厚友情的本质内涵和意义。
6、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对农村发展起的作用和意义。
7、知青通过上山下乡的人生收获。
8、不同时期知青上山下乡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除以上题目外作者可以就自己熟悉的问题自拟论题)
|